最近要问哪个城市热度最高,烟台和威海必定榜上有名。
本就因碧水金沙的滨海美景备受游客青睐的烟台、威海,近日连降暴雪,“到山东看雪”在年末猝不及防地流行起来,冰雪游的关注度直追东北。烟威两地如何借着这波热度,打造旅游IP,将“雪窝”变成下一个“雪乡”?
一场暴雪,烟威破圈
12月15日至22日,烟台和威海地区两次出现超强冷流降雪,风雪弥漫的壮观景象被网友评价“宛如北极科考”。截至12月22日8时,威海文登站积雪深度达74厘米,时隔62年,大幅刷新我国关内城镇国家站的雪深纪录。
据央视财经报道,监测显示,截至12月22日,烟台威海降雪均打破当地最大积雪深度。
提到下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东北地区,由于气温极低导致的积雪厚且不易化冻,造就了中国雪乡、冰雪王国奇观。
实际上,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两地冬季同样降雪频繁,被称作中国“雪窝”,由于两地的冷流雪不同于一般性降雪,降雪景观独特。加之有千里海岸线,海浪翻涌,青山覆雪,海天一色,犹如回到了“冰河世纪”。这样如仙境般的冬日美景,也就不奇怪近期刷爆社交网络,吸引大批游客前来。
虽然这两场极端性冷流暴雪造成诸如高速封闭、班线客运暂缓发车、公交线路调整等不便,影响到城市交通与市民出行,但仍然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冒着严寒齐聚烟威赏雪。
相关数据显示,近期来威海看雪的旅客明显增多,威海铁路客流较往年明显增多,比2019年同时段增长118%。在社交平台,“不是北海道去不起,而是烟威更有性价比。”“北方人的执念是海,南方人的执念是雪,来烟威全都有!”……这些段子和热梗引发裂变式传播。
摆脱淡季思维,冰雪游价值需要再认知
这波由于暴雪突至带来的全网关注,为烟威乃至山东的冬季旅游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德刚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冰雪资源利用价值的认知,“可能环卫部门在下雪天会马上想到扫雪,但旅游部门应该首先想到怎样造雪景,这完全是两种思路。”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也向记者表示,冬季是山东旅游市场和产业的薄弱环节,且近年淡旺季的分野趋势愈发明显。此次烟威地区的爆火,将引导相关部门和公众重新思考冰雪资源的价值,塑造冰雪旅游品牌对于烟威地区乃至整个山东冬季旅游,都有破局意义。
王晨光认为,淡季并非没有旅游机会,但是由于“淡季思维”惯性,忽略了本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没有充分重视,也就无法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开发,短时间的旅游热度大多由于网红效应带动。而山东地区发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一亿人口的潜在客流量,都为发展冬季冰雪游提供了良好基础。
“冰雪旅游真的是可以做大文章的,但前提是不只网红要认识它,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产业,以及有意愿开发的知名企业,也要认识到这里发展冰雪产业的机遇与冰雪资源的宝贵,积极地合力推动。”王晨光认为,山东冰雪旅游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期,需要新的视野、新的定位来发展冬季冰雪旅游。
打造本地IP,推动网红地变长红地
在国内,早期冰雪旅游项目更多地与体育竞技(如滑雪、溜冰等)相关联,是具备专业性、技术性规范的运动。王晨光说,过去的旅游项目现在已经不适应国民冰雪旅游新需求。更多的Z世代、95后的年轻人,更愿意把冰雪当成一种生活体验和放松方式。
“我们不要把烟威地区的雪,简单归类到竞技体育的溜冰、滑雪的赛会运动,它是一种民生工程、美好生活、情感体验,是地方优势文化的重新发掘和转化,感受胶东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才是最有趣的。把赏雪、玩雪、体验特色文化转化成主题性特色旅游产品,或成为现代大众旅游消费的沃土。”王晨光说。
随着此次因暴雪破圈,许多人也关心,烟威两地有无可能通过打造冰雪旅游IP,将“雪窝”变成另一个“雪乡”。王晨光强调,烟台威海的冰雪旅游要走自己的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冰雪旅游需要从认知定位、氛围营造、亮点发掘、整体转型上发力,在突出雪的亮点与吸引力的同时,跨要素资源整合形成组合拳,如与本地民俗、历史文化、特色景观、美食、民宿等要素结合,推动网红地变长红地。“夏季旅游,人通常是放松的、敞开的度假心态,而冬季旅游一般时间较短,状态是收紧的。因此,不能用旺季旅游的思路来开发淡季的冰雪旅游。我们应鼓励通过非行政手段的市场化的运行组织,甚至跨区域的资源整合推动烟威地区冰雪旅游开发。”
在王晨光看来,烟威地区冰雪旅游侧重点和优势应该聚焦在“玩乐”、“体验”上,回归自然生活,体会慢节奏的民俗文化。“雪窝子”的独特气候沉淀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塑造了一方人特定的生活方式,当地人“吃住行游购娱”的方式自带文化吸引力。在寒冷的冬天,到威海吃文登喜饼、道地海鲜火锅,看沐雪起舞的大天鹅,住特色海草屋,睡在热乎乎的炕上,真正当一回海边“雪窝人”。他建议,可以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体验项目,让游客真正体验烟威人的冬日休闲游戏,如打冰陀螺,打雪仗,堆雪人、赶集、泡温泉、登雪后昆嵛山……都会让游客在平常生活体验外,收获意想不到的情感刺激。
烟台渔灯节
对此,王德刚也建议烟威在打造独特的冬季景观体系和IP品牌上发力。“东北的自然条件适合做冰雕,烟威地区完全可以做雪雕,经过艺术设计的卡通的、有国潮范儿等各种风格的雪人,也一定很吸引人。”
他山之石——
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做旅游,雪乡和北海道值得借鉴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预计,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冰天雪地里也有金山银山,这也将为烟威、东北等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带来新的机遇。
众所周知,东北是我国冬季冰雪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发展冰雪游,烟威两地既有自身优势,也有需要向东北学习的地方。王德刚认为,相较气温极寒的东北,烟威地区气温的舒适度高,相对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其次,冰雪+其他资源,可形成不同的组合。
王德刚说,东北冰雪旅游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之处。首先,当地把冰雪资源优势用足,形成独特的冰雪景观,如打造冰雕、冰灯等观光项目;其次,结合地域优势,打造如冰雪节、查干湖捕鱼节等大型活动来形成市场影响力,成为冰雪向外延伸的景观;第三,树立品牌意识并通过长期营销,打造全国知名冰雪旅游品牌;最后,在当下营销生态里,调动各类营销手段,充分做好官方媒体与自媒体传播的有机融合。
查干湖冬捕
冷流雪在东亚季风区造就的雪窝中,日本北海道的冰雪旅游发展的成熟度、美誉度遥遥领先。1972年札幌冬奥会举办后,日本不仅顺势大力发展冰雪体育产业,也将“生意经”与文化紧密结合。
作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的札幌冰雪节已成为北海道吸引全球各地游客的一块“金字招牌”。同时,北海道的雪景伴随着文艺作品,被全世界熟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对北海道雪景的描写让人心生向往。岩井俊二的《情书》带火了电影拍摄地小樽。“体育+”“文化+”之外,北海道冰雪产业的发展也与政府政策支持、民众参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
王晨光也认为,北海道真正做到了旅游体验以人的情感诉求为核心,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到乡村与自然亲近的意愿,而且将休闲品质、乡村野趣、艺术氛围、审美设计等元素做足做细,真正打动了消费者。王德刚表示,北海道50多年的不断营销,对其品牌影响力也有极大加持。
(大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