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蓬基
2022年12月30日,试验船通过金家桥船闸,试通航成功
6月7日,随着王道船闸通过交工验收,山东省水运建设史上首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可实现海河直达的水路交通项目——小清河复航工程最长标段比原计划提前23天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山东人民期盼已久的小清河全线通航进入倒计时。
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江达海工程”,全长169.2公里,由中国铁建港航局和中国铁建投资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额135.93亿元。
此次率先完工的四标段地跨滨州、东营、潍坊三地市,全长82.36公里,合同额32.58亿元,是整个复航工程中合同额最大、里程最长的标段,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施工内容包括2座船闸、1座节制闸、4座倒虹吸和13座大跨径跨河桥梁等,涵盖了水运、水利、公路、房建等各类工程。
三年来,项目团队努力克服工程技术难度大、应急防汛工期紧和新冠疫情反复等困难,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进度、安全、外联、物资供应,把好技术质量关,攻克了引黄济青倒虹吸锁扣钢管桩围堰、一干倒虹吸钢板桩围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特别是面对“2022年底实现博兴港以下60公里试通航”这一异常艰巨的任务,在工期提前半年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水工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装备优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完成了复航工程全线首个钢桁梁顶推到位、全线首座桥梁正式通车等重要节点目标,最终打赢了“试通航”攻坚战,让断航25年的小清河重新扬帆起航。此次最长标段提前完工,为全线复航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沿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涌入河道,小清河污染严重,一度成为“小黑河”。小清河复航工程与污染底泥清理有机结合,在航道疏浚过程中,建设者们广泛采用环保疏浚工艺,对弃土场的污染底泥采用“两布一膜”方法进行封存,避免有害物质对周边土壤的侵蚀。
同时,通过对污染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净化,使河道污泥变废为宝,实现无害化利用,彻底根治了长期困扰的小清河底泥污染问题,实现了小清河由“黑”到“清”的嬗变。小清河按三级航道标准扩挖后,过水断面是原来的近6倍,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有效缓解省会济南及两岸城市的防洪压力,让沿河流域3500万百姓不再受洪涝之苦。蓄水量的增加也提高了两岸农田灌溉率,促进了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此外,“智慧航道”的打造也是小清河复航工程的一大亮点,遥控遥测技术的运用,给这条重现生机的千年航道装上了智慧的“大脑”。通过对船闸、航道、船舶等要素的数字化采集、智能化管理,打造集航道、船闸、港口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航道系统,使得小清河成为全国首条与工程同步、一次性建成的数字化内河航道。待6月底全线通航后,沿线企业通过海河直达运输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海河联运每年可分流超过4000万吨的货物运量,大大缓解济青高速、胶济铁路等交通干线的运输压力。
全线复航后的小清河将集河海联运、防洪应汛、灌溉除涝、旅游观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一条连接省会、贯通鲁中、辐射沿线的陆海新通道,有力推进山东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完善山东省交通运输结构、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蓬基 通讯员 刘才坤 鞠明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