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宏图·“县”在启航】山东金乡:产业立县敲响蒜乡“金蒜盘” 播绿点翠巧绘惠民“新河湾”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济宁6月5日消息 “每天出货量在60吨左右。”看着满载的货车驶出电商产业园,“新农人”张金鹏擦了擦脸上的汗水。2022年,他通过电商平台卖出了2万吨大蒜,手里的网店在几个电商平台上同类排名都是数一数二。“今年的鲜蒜质好价优,网店销售额比去年高了不少。”对于今年的大蒜销售,张金鹏充满信心。
张金鹏所在的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有“中国大蒜之乡”之称。金乡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围绕“诚信蒜都、江北水乡”的城市定位,金乡打响大蒜、辣椒“双辣”产业发展“金蒜盘”,实现了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双提升。
金乡如何通过“一业活”带动“百业兴”,迈出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的关键步伐?在大蒜收获的时节,记者走进金乡,解锁金乡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拨响致富“金蒜盘” 小辣椒带来红火日子
初夏时节,记者驾车行驶到金乡县鱼山街道,路旁田地里的大蒜刚刚收获,套种的一片片辣椒苗映入眼帘,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穿过写有“中国大蒜第一村”的牌坊,崔口村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是金乡规模种植大蒜的“发源地”。1982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允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决定靠种植经济作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咱金乡老百姓自古以来就爱吃蒜,可是种蒜需要技术,当时市场上的蒜很贵。”现在已经退休在家的韩允其回忆说:“不换脑子就永远吃不上肉。种大蒜是咱们村摸索的致富新路子,作为党员,咱应该给乡亲们带好头!”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大蒜种植从崔口村“生根发芽”,几年时间,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从最初崔口村的500亩,发展到了全县的70万亩。
农民致富除了胜“蒜”,金乡还有“椒”傲。
走进化雨镇王楼村的田地,收完大蒜的地里长着青绿色的秧苗。“这是‘三樱椒’的辣椒苗,”金乡县辣椒协会会长周东华介绍,大蒜收获之后,新一季的辣椒正好进入生长旺季。
2011年起,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金乡有序推进蒜椒套种或轮作,并逐渐摸索出成熟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周东华这样形容当地的辣椒,“套种的辣椒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干度好、色泽艳、辣度高等特点,受到市场热捧。”目前金乡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辣椒专业合作社超过300家。
大蒜和辣椒共同发展,组成了金乡“双辣产业”。如何把“双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金乡一手抓农产品贸易物流,一手拉长产业链,在大蒜、辣椒深加工产业上做足了文章。
老一辈通过线下卖蒜,让金乡被外界认知;年轻一代的金乡人,更懂得网络销售。
黑龙江大学毕业的张金鹏是金乡第一批返乡的电商创业者。依托金乡大蒜和辣椒的产地优势,经过几年历练,现在他的网店年销售额最高可达2亿元。“金乡有大蒜和辣椒的资源禀赋,又有政策支持,我觉得返乡创业这条路走对了!”张金鹏说。
“这是我们生产的大蒜油胶囊,从蒜头到胶囊,通过深加工,大蒜的价值提升了10多倍。”田云峰是金乡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研发部的负责人,科技赋能让金乡把大蒜“吃干榨净”,正从“论吨称”走向“论克卖”。
在“双辣产业”带动下,金乡经济呈现出“一业活、百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当地有800多家蒜椒流通、加工等企业,蒜椒种植、采收、初加工等环节每年可带动12万农民就近务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金乡县委书记郑士民说,“近几年,春夏忙大蒜、秋冬摘辣椒的‘双辣’乡村特色农业在金乡得到快速发展,形成种植互促、市场共享、加工互补、品牌共赢的发展态势,金乡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入园“硬门槛”专家“软实力” “软硬”结合走稳工业强县路
金乡因大蒜而闻名全球,但是金乡并非只有农产品。在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的道路上,金乡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出金乡县城,东北10多公里处是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这里连续9年跻身全国同类园区20强。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姜开忠介绍:“园区内80%的企业都追加过投资,进行过2次甚至3次扩产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些企业对园区的认可度为什么如此之高?
在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口中,记者得到了答案。前几年,这家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生产工艺。“在园区内走审批流程会不会特别繁琐?时间会不会很长?”企业负责人有几分担心。
当了解到企业需求之后,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立刻吹响了“集合哨”,一天之内,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团队,很快就为企业解决了难题。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已经成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姜开忠说,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只要企业的需求形成“哨声”,园区部门就要应声“报到”,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店小二”式的服务只是园区的一个侧面,姜开忠说:“企业想要入园,必须通过‘三级评审’,否则投资再多也不好使。”
2009年5月,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成立时,就定下了“三级评审”的规矩,从严把好项目入园关。为此,园区形成了覆盖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专家库。
园区管委会招商负责人介绍,“三级专家组会从工艺技术、环保安全、团队管理等8个方面25个小项对意向入园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体检’不合格就不能给入园企业发‘通行证’。”
据统计,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建园以来,有意向入驻新材料园区的项目近800个,经三级专家评审后仅批准落地69家。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企业在园区落地生根,逐步壮大。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除了园区“硬把关”,金乡还把眼光瞄准了在外工作的“老乡专家”,用专家“软实力”为家乡发展“把脉开方”。
金乡地处孔孟之乡,受到儒家文化长期熏陶,自古有着“读书求学重乡情”的传统。金乡籍的专家、教授遍布全国,他们对家乡情况熟悉,也渴望用自己的智慧造福家乡。
今年4月7日,金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大会,60多名金乡籍“老乡专家”操着浓浓乡音回到了家乡,和企业进行技术座谈、项目对接。
“大蒜产业链上能不能做出爆款产品,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会上,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向各位专家“取经”。
现场参会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回答道:“我们可以共同研究探索大蒜是否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利用金乡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
“融资不如融情、融技术,让有家乡情结的有识之士,汗洒家乡未来的大建设。”郑士民说。这场大会上,共有30余项由“老乡专家”带来的技术和企业进行了匹配。目前,金乡已经与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转化科研成果70余项。
多年来,金乡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的核心战略,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全县围绕“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大蒜及食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3+1+1”主导产业在金乡实现了强势崛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家。
九湖五河十八湾展新颜 播绿点翠造福百姓
初夏的金水湖边,水光潋滟,水鸟翩飞。20多位老人身着白色练功服,在湖边小广场上演练着二十四式太极拳。
为首的老人是金乡县太极拳协会会长李星贵,多年来,他一直在金乡工作和生活,亲眼见证了身边环境的显著变化。
金乡水资源丰富,全县24条河流,其中“四河绕城、一河穿城”。众多的河湖湿地本应是金乡市民亲水近水的天然优势,但是把时针回拨到十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河里的水又黑又臭,大家都不愿接近。”李星贵说。
2011年起,金乡聚焦水系生态保护,相继投入30亿元,突出“治水、扩湖、增绿、融文”四篇文章,启动了“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水系治理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老百姓愿意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谈到环境生态整治,郑士民认为,改善的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的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多年来,金乡推进生态水系治理工程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在城区“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水系治理基础上,金乡结合河道疏浚、城镇改造、村庄治理,在全县域依河植绿,沿河置景;推进绿地公园建设,见缝插“绿”、播绿点翠,先后改建新建34处公园……做活“水”文章、绘好“绿”画卷,环境生态治理从县城拓展到全县域。
环境的改变,百姓最有发言权。微信朋友圈中,埋怨坏天气的少了,出门享受自然的多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处处都是练功场。”目前,李星贵带领的太极拳协会已经发展到百余人。
在金乡,环境生态整治的过程是治理者和受益者的“双向奔赴”。
于富贵是当地一家大蒜机械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企业厂房紧邻金马河。在整治中,于富贵头一个拆除了占用河道的200多平方米厂房。“环境整治是为了大家生活更顺心,咱们也得主动‘靠上去’。”于富贵说,“现在金马河更加通畅,水也变清了,来了客户带他们在河边走走看看,良好的环境让合作洽谈更加顺畅。”
景观变得更加灵动,人气变得愈加旺盛,金乡百姓的幸福生活变得可感可及。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
在生态环境整治上实现“破局”之后,金乡强化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打造教育、医疗、创业、养老、治安五大“民生高地”。
为让农村老人看电视更方便,金乡实施“有线电视银龄工程”,为全县所有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提供免费收看有线电视服务。这项工程也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农村村内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工程”等项目一起,列入到今年金乡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的改善,源自“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过去几年,民生支出超过了县里公共财政支出的80%。”郑士民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乡会把更多财力用于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023年金乡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和因素的不确定性。”从过去的“小蒜头”到未来的“大宏图”,金乡把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笃定前行。
【百家读城】
向阳而生的金乡
□刘双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齐鲁大地中部,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东西绵延200多公里,由主峰泰山西望是一大片山地丘陵,群山逶迤。这条巨龙进入济宁境内,群山的最南端有一座小山,山南为阳,故称阳山。这阳山之南便是一马平川,向阳而生的金乡县就安静地卧在这里。
说是一马平川,你也许并不能纵马驰骋吧。在金乡大地上,还有五条河流静悄悄地流淌着,还有九个小湖像明珠一样镶嵌着——经过碧水荡漾、飞鸟翔集的“九湖五河”,谁能不驻足流连呢?近十多年来,金乡以“江北水乡”为目标,相继投入30亿元,治理水道、扩大湖面、沿岸植绿、依湖添景,“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水系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无论漫步在哪里,你一不小心就会看到一泓碧水、一片芦苇、一群野鸭。
不说奎星湖的文化底蕴,不说金水湖的烟波浩渺,也不说羊山湖的怪山林立,就说说金乡东部最秀气的金平湖吧。从高空俯瞰,碧绿的湖水映照着蔚蓝的天空,金平湖就像一把蓝中带绿的玉如意。倘若是春天,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湖南边的油菜花了,一簇簇,一丛丛,一片金黄连着一片金黄,在阳光下更觉明媚。春风一吹,油菜花地里飘起一阵阵花香,引来蝴蝶翩翩起舞。这个时候的游人也是最多,孩子们追逐着蝴蝶,大人们在花丛中徜徉,一派祥和景象。湖北边则是桃花山,满山的桃花盛开,是粉红的海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向阳而生的金乡自然孕育了金乡人阳光一般的品格。金乡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大蒜辛辣,却辣口不辣心,极像金乡人的直爽——刀子嘴豆腐心。金乡人就是这么阳光,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
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晚年长期寓居金乡,他在《金乡张氏重修园亭记》中说:“以余儿时所闻见,其俗饶美,大家率轻作业,乐善而好施。游客晨夜相面背于门,庖无息烟,然不倦。又好为园圃游乐事,以相尚非为利。”读了这段文字,金乡人那种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阳光品格如在眼前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阳光品格的现代诠释。金乡是英雄王杰的故乡。1965年7月,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王杰没有丝毫犹豫,纵身扑向炸药包,用年仅23岁的青春挽救了12位民兵同样的青春。
金乡,向阳而生;金乡人,更是向阳而生。
(作者系山东省金乡县诚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