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港建设工程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建设工人有序操作机器,运送物料。6月底,小清河将全面复航,成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投资兴业的黄金走廊。
小清河复航带来的发展价值,正是“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山东坚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成果。
2021年10月,总书记视察山东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山东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赋予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发18号文件”,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效的肯定,更是对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更高的期许。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一项系统全面工程。绿色低碳是条件和基础,高质量发展是目标和保障,既要铺就鲜明底色、构筑发展绿色空间,又要创新科技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既是顶层设计的创新、也是具体路径的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可谓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如何入手?山东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布局着手,在实践中蹚出一条新路子。
“两高”行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抓住了“两高”项目,就抓住了碳排放的“牛鼻子”。2022年4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提出新上“两高”项目必须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目前,山东是全国唯一出台“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的省份。截至今年3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已完成9个“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审核,替代源落实后可减少碳排放量212.27万吨。
遏制“两高”行业企业碳排放量的同时,也是促进环保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5月31日,我国环保企业超345万家。今年前5月新增环保相关企业超23.68万家。山东以总量40.3万家、新增2.8万家取得双第一。
绿色低碳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实现发展转型,也要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形成应用日常。
为确保公务体系以身作则,2023年1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开展山东省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将形成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实施主体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机制,省内举办的大型活动主动开展减排行动并实现碳中和。
6月5日在山东举行的六五生态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山东碳普惠信息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郑静介绍,“碳惠山东”碳普惠平台已搭建完成,正式上线。预计6月底可以实现碳账户“积分兑换”。《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也提到,山东要探索开发基于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场景的碳普惠应用程序,建立个人碳账户,并与碳普惠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时向平台用户展示低碳行为数据,探索通过积分兑换商业优惠券或服务等方式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减排。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一域亦不足以谋全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广阔空间,也需要构筑广阔空间。山东不仅统筹陆海发展,同时注重协同城乡发展。过去五年,山东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济南、青岛首位度提升4.4个百分点,“强省会”“强龙头”已然起势。未来五年,山东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功能区和省级新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培育百亿级、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27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23年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山东扛牢大省担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正不断尝试、持续探索贯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