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青岛莱西持续擦亮“莱西周末”文旅品牌 用山水田园重构休憩美学
2025年04月01日 10:09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3月31日电(张孝鹏 于言朋)初春的莱西湖畔,游客踩着松软的草坪拍摄落日剪影,不远处年轻人支起画板写生,在水波与云霞的渐变色调里,构成一幅动态画卷。这是青岛莱西市持续擦亮的“莱西周末”文旅品牌的生动注脚,这座胶东小城正用山水田园重构现代人的休憩美学。

  作为“青岛后花园”的莱西,过去常被视作都市辐射圈里的“静谧之地”。而今,当地以“周末经济”破题,将散落的旅游资源串成项链:月湖公园的潋滟波光与揽月楼相映成趣,莱西湖环湖骑行路的美景与周围村庄铺展绿意,九顶庄园的古堡风光与葡萄酒酿造的指尖技艺交织时空。这种“混搭”并非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基于城乡要素流动的深层洞察——在都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双向奔赴中,莱西找到了自己的文旅产业定位。

  “要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土特产,更是可延续的生活方式。”莱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鹏飞的这句话,在姜山湿地公园得到印证。“快看,小鸦鹃!”来自苏州的白领王女士赶紧抽出相机和望远镜,带着孩子观察起鸟类,“平时见不到这么多鸟类。周末带孩子来一场沉浸式观鸟体验,让孩子理解生态保护不是抽象概念,很有意义!”在莱西,生态价值转化为体验产品的创新,“莱西周末”文旅品牌让绿色资产真正“流动”了起来。

  这离不开“莱西周末”文旅品牌背后的城乡共生逻辑。马氏巧饼非遗传承人在美食工坊换发新生,吸引中外游客体验巧饼制作;产芝湖文旅项目采取“房屋入股、免费打造、五年后分红”形式,带领村民发展民宿经济。这种“授人以渔”的文旅开发模式,让乡村振兴不再是单方面的资源输送,而是形成了价值共创的良性循环。莱西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完全可以跳脱“农家乐”的初级形态,在城乡要素交融中实现文化增值。

  在数字经济赋能下,“莱西周末”呈现出更强的延展性。“莱西有礼”区域公用品牌直播及视频总播放量已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莱西周末”文旅品牌整合数十处文旅资源形成消费闭环。这些创新并非追赶时髦,而是基于对新型旅游消费的精准把握——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文旅产品既要保持乡土本色,又要搭载现代服务。这种平衡艺术,恰恰体现了县域文旅转型升级的智慧。

  当然,“莱西周末”日渐走红之后的考验更为严峻。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侵蚀乡村肌理?怎样维持原住民与外来游客的和谐共处?莱西的选择颇具启示:保留乡村特色与风貌,防止无序扩张和同质化竞争。在马连庄镇河崖村,胶东行署旧址与乡村产业发展成果并存;在水集街道产芝村,游玩村路特意绕开村内古树。这些细节透露出发展理念的进化——文旅开发不是对乡村的格式化重装,而是用现代文明激活传统基因。

  从青岛向北驱车一小时,莱西这片曾经被低估的土地,正在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叙事。当城市人群在此获得情感疗愈,当乡村居民在此实现价值重塑,“莱西周末”便超越了简单的旅游概念,成为观察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微观窗口。在这里,看得见山水的乡愁与触得到现代的生活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通过文旅创新达成了诗意共振。这种共振,正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把钥匙。(完)

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