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3月31日电(张孝鹏)国家能源局官网日前发布《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典型案例汇编(2024)》(生物质能部分)项目名单。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恒源热电公司的“生物质能源热电联产供热工程”项目入选该案例汇编,为供热领域推广生物质能源热电联产项目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借鉴范例。
为践行“双碳”战略,满足居民采暖负荷迅速增长的需求,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积极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项目,非供热季通过抽汽方式供应工业热用户,供热季中为满足居民用热需求采取低真空循环水方式供热,在实现热能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能耗。机组的并网运行,为青岛市增加了190万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力和每小时3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发电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可再生能源绿色发电5.1亿千瓦时,供汽38万吨,循环水供热220万吉焦,燃用“零碳”生物质燃料58.1万吨,替代燃煤2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成为低能耗、低排放、清洁化供热的标杆企业。
据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恒源热电公司副总经理刘胜介绍,恒源热电供热区域内工业热用户主要包括海尔工业园、海信产业园、澳柯玛工业园、上汽通用五菱、西海岸医疗中心等,其中不乏新质生产力企业。在当前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与加强开展“碳足迹”核查、碳标识认证的背景下,推动燃煤机组改造为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以满足区域清洁用热、绿色电力需求,是其中重要一环。
为此,恒源热电将于2026年启动燃煤机组生物质热电联产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2.6亿元,全年通过抽汽方式满足工业用户用热需求,冬季通过循环水供热方式增加200万平米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实现全年热电联产连续运行。据了解,改造项目运营后,将年消耗生物质燃料17万吨,代替标煤约8.5万吨,年发电量1.418亿千瓦时,年供热量101万吉焦。两台机组在有力保障周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清洁用热需求的同时,还每年可创造25万张绿证,为供热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降低碳排放强度,满足“碳足迹”核查要求,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高度。
据介绍,恒源热电正在加速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进行生物质燃料超级芦竹试点种植,利用炉渣炉灰制造新型环保材料,形成能源植物种植、生物质燃料收储运、清洁供热、绿电交易、碳资产开发,全产业链无害化资源化可循环发展模式,通过打造全市首个燃煤机组生物质热电联产改造示范工程,为传统热电联产转型创造可复制、可推广模板,为青岛市“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