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建筑工地上的“Z”世代
2023年01月28日 10:13 来源:中新网山东

  “没想到大面积的打灰工程,也可以由这台智能建造机器人来完成,而且有自动、随动、手动等多种模式。”近日,“00”后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张洲伟操作着一台高12米的“巨型”布料机说道。

  每年寒暑假,总有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各行各业寻找实习的机会,毕业前的实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以后毕业从事的岗位。2022年8月,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就读于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的张洲伟怀揣着青春的热情来到山东诸城碧桂园翘楚上城实习,开启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段实习经历,在泥土、汗水中绽放着青春之花。

  “这个身份让我很有荣誉感”

  “建筑材料堆积如山、施工的噪音持续不断、工地的板房夜里寒风刺骨。”张洲伟觉得,这是大部分人对工地的印象:辛苦、脏乱。“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施工现场,大部分的实习单位都是技术施工员,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张洲伟在校期间主修建筑工程技术,今年8月在网上找实习工作时看到了“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招聘,眼前这个头一次听说的“科技感十足”的职业令他感到十分新奇,带着疑虑与期待张洲伟报名了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实习。

  2022年8月,受实习单位安排,这位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四川的南方小伙,只身一人来到山东诸城碧桂园翘楚上城项目。8月的夏季微风澹澹,稍许清凉,他拖着行李怀揣着梦想,身上散发着年轻的朝气与热血。

  尽管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机器人建房子”,但真实的施工场景和实际的操作让张洲伟有点措手不及。“身材小巧,头脑灵活”这是张洲伟对接触的第一个智能建造测量机器人的印象。为了能快速适应工地环境和智能建造机器人,张洲伟有不懂的地方都会先记录下来,下班后找个集中的时间去问同事。每天早早就来到仓库取机器人,到施工现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一开始接触挺难的,熟能生巧,加上岗前的培训,我们现在已经成了最好的伙伴。”“看着它转动着小巧的身躯,很快就将测量数据展示在平板前,而且测量快又准,户内建面预测和实测的面积精准度都在±1mm内,施工效率确实高了很多。”张洲伟告诉我们,目前在翘楚上城项目共操作5款智能建造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内墙打磨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和12米智能布料机。

(张洲伟正在操作一台智能建造机器人进入施工现场)

  在项目工地能够快速熟练机器人的操作,这也与项目的培训与带教机制密不可分,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给了年轻人快速进步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在必威体育的专业就是建筑工程技术,来到的第一天就和师傅段孟阳见了面,探讨了建筑施工、工艺、智能建造机器人的操作等专业知识。”张洲伟说,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师傅每次现场施工的时候都会手把手教,包括机器人日常的检查、维保、边角施工等施工模块。

(张洲伟正在和师傅段孟阳学习智能建造机器人操作)

  每次段孟阳在现场讲解和操作的时候,张洲伟都会在一旁用心地看、听和记录,每天施工任务完成后认真地写施工日志,反思总结今天的工作内容。张洲伟说,智能建造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不仅要保持学习、掌握建筑机器人的使用和配合项目施工的节奏,还要做到会操作、会补料,会协调、会维修,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全的工作。干一项工程,建一座丰碑,用心工作,是一种态度,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自己能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很有荣誉感。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从选手到教练,现在不仅平日给工人和新来的技师做做培训,而且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没有施工任务的时候,张洲伟都会给项目上的工人做讲解和培训:建筑施工流程、机器人如何正确操作、使用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何保养维修、如何让机器人的功能实现最大化,帮助更多的传统工人及行业新人学习智能建造新技术。

  “智能建造是一个新的突破”

  对于这段时间的经历,张洲伟在受访时汇聚成一句话,“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学到了不少知识。”让他很受触动的是,机器人的施工效率很高而且施工环境特别整洁。以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为例,与传统施工作业不同,他并不需要亲自动手进行腻子打磨。施工时通过数字控制摇杆操控它来回移动对房间内的混凝土天花拼缝、溢浆、错台、爆点等缺陷进行快速且有规律地打磨,且具备自动吸尘的功能,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打磨后的房间内没有任何灰尘而且成型面质量观感好,显著提高了天花平整度。张洲伟仅仅是站在一旁通过控制手中的平板便完成了打磨工序。

  “机器人施工效率更高,自动吸尘的功能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作业灰尘对工人的危害,比人工的打磨效率高出2倍。”张洲伟享受着科技对建筑施工带来的便捷。“现在工地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选择了互联网、金融、直播等行业。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现在工地上也有新职业了。”

  “现在能借助科技施工,对施工作业改变了太多。”一位正在和张洲伟一同施工作业的工友感叹着,“最明显的就是,以前一项施工任务需要十来个人辛苦地作业,现在一两名操作工,再加一个机器就能搞定,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施工安全性。”

  “危繁脏重”的工地环境让很多年轻人望而退却,像张洲伟这样的年轻工人也越来越少,建筑工人出现断层,尤其是一线工人年龄基本在四五十岁。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持续提高至41.7岁,比上年提高0.3岁,其中,50岁以上占比超过27%。

  一边是不愿“入行”的年轻人,一边是正在日益减少的“超龄”农民工。而今,随着建筑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便是一个新型的职业,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业用工荒难题。现阶段,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市场上人才需求与培养数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据业内数据预测显示,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将大于100万/年,智能建造技师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就业前景。

  新职业背后是新业态的支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就业的新空间。对于毕业后的选择,张洲伟说,“智能建造是一个新的突破,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广阔,明年毕业后我会继续选择做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目前,翘楚上城项目作为山东首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试点之一,已经培养了像张洲伟这样年轻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20余名。

(建筑工地上的新兴职业——智能建造产业技师)

  智能建造机器人的运用不仅改善了施工作业场景,还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批新的就业机会,智能建造的未来已来。谈及对智能建造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张洲伟坦言:“智能建造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一次新的施展能力的舞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