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22日电 9月26日至9月28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同期将举办2025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
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自2003年起已举办21届,累计服务超5000家种业市场主体,成为汇聚行业智慧、发布权威信息和种业从业者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6届,是链接全球种业资源的重要“国际交流桥梁”。从2015年起,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与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两个展会合并举办,形成“双展合璧、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全国种子双交会是国内唯一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种业盛会,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将构建种业振兴展示交流多元场景,打造集种业政策发布、成果展示、产业对接于一体的国家级种业交流合作平台。
今年,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以及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实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运作”,以“科技强芯提单产种业振兴筑粮安”为主题,着力打造“国家级平台+地方特色”深度融合的种业盛会,为全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立体化设计展览展示,全链条开展交流对接。在展览展示方面,室内共设置2万平方米展区,全面展示育种创新、企业发展、制种基地、技术装备等种业核心要素,同步设立田间展示,将近年来玉米、大豆、花生及蔬菜育种创新标志性成果立体化呈现。在交流对接方面,聚焦成果转化、贸易合作、投资对接、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组织举办育种攻关、金融投资、成果发布、良种品鉴、网络售种、国际贸易政策等对接交流活动,促进全链条资源优化匹配,为种业创新发展搭建高效协作平台。
聚焦种业全链条,展示评价表现优良品种,权威发布2024年度重点农作物品种推广信息、商品种子销售信息以及种子供需最新形势分析报告,将种业创新成果室内展览鉴评与田间种植展示相结合,全方位展示种业发展前沿进展。聚焦落实种业振兴重点任务,展会还将解读品种全链条管理、国家种子基地建设、种业市场监管等政策要求,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专题普法宣传。
作为“国家级平台+地方特色”融合示范,本届大会将实现三个“融合”。一是推动国家级种业政策、技术、资本与青岛地方特色优势深度融合,构建“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快速转化通道;二是搭建国际贸易对接平台,促进种业技术、品种、资本跨境流动,同时聚焦数字种业前沿领域,推动育种数字化技术交流与应用,提升我国种业全球竞争力。三是创新“种业+文旅+消费”场景,以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农事体验线路为重要载体,推动形成“品种展示-技术推广-品牌营销-文旅体验”的三产融合闭环。
截至9月18日,本届参展企业已超400家,其中国家种业阵型企业30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5家。大会设室内展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折合标准展位700多个。室外种植展区面积约100亩,设四大种植展区,总计226家企业参与种植展示,种植作物8大类、展示品种1143个。预计参展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和各种新型种子机械、检验设备、种衣剂、防伪包装等新技术(设备)将达4000多种(项),参会企业约3000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