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青岛莱西“共富公司”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年09月19日 16:40 来源:中新网山东

姜山湿地鸟瞰图。(无人机照片)莱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19日电(张婧 魏康)初秋的姜山湿地,不时有大闸蟹探出水面,仿佛等不及中秋就要抢着“惊艳”八方食客。

  “今年又是好收成!”一大早,迟德强到塘边察看蟹子长势,难掩感慨。作为这几年新上的养殖项目,“虾兵蟹将”已然成为村里的大产业,让姜山新村成了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而这一切,要从35年前的“莱西会议”说起。

  党组织带头——“选出好班子,蹚出好路子”

  1990年8月,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岛莱西召开,即“莱西会议”,总结和推广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从理论、政策、制度上确立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格局。

  35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面临公共资源零散闲置、难成规模效益、集体增收停滞等问题。莱西市持续深化“莱西经验”,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小龙虾产量60吨,大闸蟹100吨,今年又启动红螯螯虾养殖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600万元。

  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人均收入仅千元的“姜山大洼”,村庄“各自为战”。如今,年近60岁的村民苏于传满脸自豪:村里用闲置河湖资源引专业养殖公司,与邻村入股发展“南虾北养”“南蟹北养”,“虾兵蟹将”成青岛乃至胶东“顶流”;打造网红夜市,吸引58户商户;清收360亩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引进项目……“我这年纪在家门口一天能挣百八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好日子。”在强村共富公司再就业的苏于传坦言。

  “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核心。2020年,莱西开展村庄建制调整,行政村从861个减至111个,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选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等进村级班子。

  基层组织理顺后,发展有了“火车头”。姜山新村党委主导成立强村共富公司——姜山众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孵化“共富夜市”“富民生态园”等20多个项目,联动“莱西周末”文旅品牌,办品鉴会等活动10余场,年引游客20余万人次。

  类似蜕变并非个例: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建4个千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580万元;夏格庄镇西夏格庄村发展羊肚菌产业,集体收入破150万元;院上镇岘沽新村推动葡萄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集体收入300万元……

  资源共享——村里开起公司,抱团闯市场

莱西市的农民在采摘秋月梨。莱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莱西市的农民在采摘秋月梨。莱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金秋时节,大沽河两岸秋月梨挂满枝头,马连庄镇洼子新村农户王学松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丰产,忧的是销路与售价。“老王,镇里收果车来了!”村党委书记徐瑞东的呼喊解了他的愁。原来,镇村早已靠强村共富公司打通渠道,价格能到四块五一斤。

  为破村集体增收路径窄、拓市难等问题,莱西按“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营”思路,全域组建强村共富公司,借组织力量整合盘活乡村资源。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莱西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的“首枪”。

  马连庄是秋月梨、甜瓜等优质瓜果重要产地,却曾因市场地位劣势制约发展。“梨子好,就是卖不上价!”王学松曾无奈,“梨贩子压价,三块多也得卖”,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走。村集体缺组织经营、抗风险能力,强村共富公司应运而生。

  马连庄镇党委书记常兴锋介绍,相比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有完全市场地位,在引资金、统筹资源、对接市场等方面优势更明显。莱西由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主导,建各级强村共富公司:3家市公司抓产业链,11家镇公司聚要素、对接市场,83家村公司做配套。截至2024年,莱西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先后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乡村共富——多元分配下的开放共赢

  “镇公司统一收购,价比梨贩子高五毛,我2亩地1万斤梨多挣4万!”王学松的梨因品质好,镇公司当场签协议、付定金,田里“金果子”换成了“钱袋子”。

  暮色中,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选仓里,工人仍在分拣装箱,数据大屏上待发订单有四五百单。总经理董锋礼介绍,公司对接盒马、百果园等20余家线上线下平台,溢价率超10%,年农产品营收超3000万元,产业链各环节均受益。

  莱西坚持开放共赢,引国企、商协会、社会资本助力,招“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400余人,聘“最美乡村设计师”1500余人,开展“企村直联”,为公司供资金、技术支持。

  资源盘活、收益增长后,莱西抓牢利益联结,定多元分配方式:盈余归集体、提公积金扩产、按股权分配,村民凭“保底+分红”成“合伙人”。

  产业收益反哺民生是最终目标:马连庄镇盆栽蓝莓产业园让农民获土地租金与务工收入,户均年增收5万元;水集街道用产业园收益建助老大食堂;姜山镇投120多万元硬化1万平村内道路;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用光伏发电年收益40余万元缴村民物业费……

  “莱西验证了‘组织振兴引领资源重组—资源重组驱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链。”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志表示,莱西以党建建组织网络,借产权创新将公共资源变市场资本,为新时代乡村共富提供了可复制的“莱西样本”。(完)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