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青岛晋位“四型”国家物流枢纽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2023年08月04日 17:00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4日电(蔡亚群)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

  至此,青岛已经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三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补齐了国家赋予青岛的“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的最后一块拼图。“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把区位优势转化为通达优势和发展优势,青岛不仅承载了“四型”国家物流枢纽,还获批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家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中门户枢纽功能凸显。

  面向城市未来定位,青岛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功能的完善,为青岛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聚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国家综合考虑青岛的城市禀赋特色,将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种类型物流枢纽任务赋予青岛,“四型”叠加,可谓重任在肩。

  此次,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跻身“国家队”,加上2019年获批的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获批的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部获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发展载体均已获得国家物流枢纽战略赋能,成为全国获批类型最全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国家物流枢纽’是国家第一次将一个具体的经营设施、基础设施,冠以‘国家’字样的项目。”对于国家物流枢纽的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此举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更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整合优化现有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设施,实现这些设施的分层分级,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物流辐射系统。”

  物流业走上产业链组织舞台,带来了供应链的深刻变革和价值链的显著提升。研究表明,现代物流的发展贯穿生产与流通的各个环节,可带动国民经济32个部门、100多个行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这一点,在作为枢纽城市的青岛已经有了体现。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499.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同比增长7.5%,跑赢GDP增速。

  承载“四型”国家物流枢纽任务的青岛,肩负着重任,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解读《“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以及推荐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式,支持枢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此次获批的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毗邻胶东国际机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覆盖全省唯一空港型综保区,设置航空多式联运区、跨境电商物流区、航空保税物流区、航空冷链物流区、中邮航空上合基地、发展预留区6个功能区。

  在国家物流枢纽的序列中,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面向上合的唯一航空枢纽,也是我国面向日韩的航空门户枢纽,未来将通过“上合+日韩”航空门户枢纽双品牌建设,形成沟通上合组织国家和RCEP国家的航空支撑。

  枢纽经济具有显著的产业集群化组织和增值带动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应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等,集聚整合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资源要素,壮大物流枢纽经济,打造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

  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青岛空港枢纽航空优势和青岛市产业优势,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产业服务能级,大力推进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促进临空产业发展要素集聚规模和集成能力提升,创建国家级枢纽经济示范(先行)区。

  据介绍,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为契机,打好上合、临空“组合拳”,由通道经济提升到枢纽经济、再到国家枢纽经济创新示范区,创新“枢纽联动、资源整合、平台运作、国家赋能”的枢纽经济新打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采取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多主体支撑模式,完善枢纽物流集疏运通道,优化青岛机场及临空区域货运通道,实现干支仓配一体化物流设施运作整合。通过“枢纽+平台”,整合青岛机场、物流货代、海关空管等信息数据,以平台的智能配对和调度系统为技术基础,整合枢纽内部各功能区物流组织,实现“门到门”“场到场”“站到站”的无缝衔接,实施临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设施运作整合。

  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定位、任务,创新枢纽经济发展,青岛将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中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赛道,打开更大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