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琉璃瓦上流转百年时光
2022年01月17日 17:08 来源:中新网山东

  1月17日,在曲阜市鲁城街道大庄琉璃瓦厂的院内,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地码放,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块瓦的背面都刻有阴文标记“大庄”和“御圣公”。在琉璃瓦厂的手工捏作车间,73岁的古建琉璃泥塑工刘洪江坐在一方小凳子上,用笔刀描摹着轮廓,经过黏土塑型后的“垂兽”栩栩如生。

  琉璃瓦成品材质坚固、釉色鲜艳、表面光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大庄村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据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琉璃瓦厂落户大庄村,为孔庙扩建研制琉璃瓦。明武宗正德七年,赐名“裕盛公”窑厂,是中国古代三大御封窑厂之一。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22

  “现在古建筑维修和新建仿古建筑需要越来越多的瓦当,也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制作吻兽等关键产品时,只有纯手工的工艺才能做得出那种味道。”刘洪江说。

  琉璃瓦是火与土的艺术,也是时间与汗水的结晶,它的烧制操作十分复杂,包括塑形、挂釉、烧制等十几道工序,一件多彩的琉璃瓦成品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要想烧制出一件合格的产品,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曲阜琉璃瓦之所以工艺精美,是因为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其关键工序仍然遵循着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兽件的气韵如何,花纹是否流畅,皆看工匠的水平。

  “从小就在琉璃瓦厂长大,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断送。”今年58岁,入行将近40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王树宝表示。上世纪60年代,琉璃瓦生产一度中断,怀着这样的责任感,王树宝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接过琉璃瓦厂,开启重生之路。

  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包括粉碎、淘洗、配料等几十道工序,流程十分复杂,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原料来源、能工巧匠、生产工艺,这一个个难题,都是不小的考验。在王树宝等工艺匠人潜心研究下,不仅克服了一道道难关,让千年琉璃瓦重现往日光彩,更是让历史上一度失传多年的孔雀蓝釉色,也得以成功复原。

33

  经验的传承与汗水的投入,让坚持沿袭传统烧造工艺的曲阜琉璃瓦厂能够在完整保存手工技艺的同时获得更广阔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人们不会将一块笨重的琉璃瓦买回家,却愿意买入小而精致的琉璃元素创意产品。”王树宝一边说着,一个憨态可掬的文狮子在手中快速成型,旁边一件件可爱的小兽,慈悲的菩萨像,威武的武将等一系列摆件正见证着这传统的手工艺拥抱着现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

44

  “今后我们计划建设中国琉璃瓦博物馆,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曲阜琉璃瓦烧制技艺用文献和实物的形式全面呈现出来。同时开放技艺体验馆,让每一名参观者都能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王树宝直言,“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原汁原味、这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对接市场需求,用新的形式满足公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要。 (孔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