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山东街头,
总忍不住怀疑自己被按了“缩小键”
为啥山东人都这么高啊!
今天咱就扒一扒,
山东人这“老天爷追着喂身高”
的福气,
到底藏在哪些地方。
基因篇:
这波属于"出厂设置"赢麻了
别羡慕山东人天生高,
人家的身高基因
可是从新石器时代
就开始“修炼”的。
把目光投向5000多年前的
大汶口遗址,
那时的山东男性平均身高
超1.7米,
女性也有1.6米以上。
放在那个人均一米五的时代,
妥妥是“巨人部落”。
大汶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赵晓摄
复旦大学的古基因组研究发现,
这些远古山东人属于东夷族,
身上带着和东北亚族群亲近的
“高个子基因”
要知道,
东北亚族群可是出了名的大个子
这基因就像身高“密码”,
代代相传到了现代山东人身上。
各省身高大比拼。图源/网络
史书中的记载更印证了这一点。
《史记》说孔子“长九尺六寸”,
按春秋鲁国的算法换算下来
差不多1.97米;
《水浒传》里山东好汉武松,
身高超1.8米。
都是真正意义上的
“山东大汉”。
坐落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图源/孔子博物馆
饮食篇:
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大高个”
山东人常说
“吃饱了才有力气长个儿”,
这话可不是空话,
他们的餐桌简直是
“长高补给站”,
连食物都自带“大 sizebuff”。
先看主食界的“巨无霸”
胶东大馒头论斤卖,
三斤一个捧在手里比脸还大。
再看“身高”2.68米的章丘
“葱状元”,
难怪山东人会调侃
“你长得还没我家葱高”。
还有秋月梨,
一刀切下去能铺满整个果盘,
连吃水果都在补充生长能量。
秋月梨以汁水甘甜、松脆无渣深受民众喜爱。张进刚摄
靠海吃海的山东人,
餐桌上自然也少不了海鲜的身影,
拥有全国第三长的海岸线,
烟台的海参威海的蚝,
青岛的蛤蜊日照的蟹,
论盆上的海鲜宴,
满满都是蛋白质。
海肠捞饭用米饭打底,浇上以海肠、韭菜为主的捞汁。曲正扬摄
诶诶诶,
别忘了咱的硬核“童年回忆”
——青食钙奶饼干
饼干界的扛把子——钙奶饼干。图源/网络(三联生活实验室)
放学铃一响,
全山东的小孩都在喊
“妈!牛奶泡饼干!”
别问为啥泡成糊糊也要一碗闷,
这就是刻进骨子里的
“钙门永存”。
文化篇:
老祖宗传下的“长高作息表”
山东人能长高,
连老祖宗都在“暗中助力”。
两千多年前的饮食作息规矩,
现在仍是山东人的“生活模板”。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山东人把这话落实到了餐桌上:
米饭要蒸得软糯,
菜要炒得入味,
连饺子馅都要剁得细腻,
吃进去好消化、好吸收。
泰安一小学里,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制作面旗子。泰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更是铁律,
早上跟着太阳起,
晚上伴着晚霞歇。
睡眠够了,
生长激素自然“火力全开”。
东岳泰山山巅,云海间,一轮红日奔腾而出。姜东涛摄
更有意思的是,
在山东,“高大”不只是身高,
更是“靠谱”的代名词。
村里老人见了高个子小孩,
总会夸“这孩子一看就正直,
将来有担当”,
连身高都被赋予了“正能量滤镜”,
咱能不长劲儿吗?
运动篇:
从娃娃到老人,都在“动着长高”
山东是出了名的“武术大省”,
螳螂拳、太极拳这些国家级非遗,
早就走进了社区和校园,
连小学生课间操都能耍两下拳,
运动基因从小就“焊”在身上。
7月21日“好运山东·律动黄河”武术运动联赛首站在德州开幕。
从菏泽绿茵场上的足球小将,
到临沂社区里的健身达人;
从泰安校园内的传统游戏新玩法,
到聊城军营式的体能训练营。
整个齐鲁大地,
到处都是“运动现场”。
8月7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首届“大手拉小手,奔跑伴成长”亲子跑活动启动。马红坤摄
更贴心的是,
山东的运动场地还“自带福利”。
济南的泉水浴场常年18度,
免费向市民开放;
青岛的冰雪季,
滑雪、滑冰从娃娃抓起,
从小就练出“大长腿”;
潍坊的千余处口袋公园,
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下楼就能“动一动”。
运动多了,骨骼长得壮,
身高自然“节节高”!
市民畅游泉水浴场。济南市文旅局供图李锋摄
说到底,山东人的“高”,
是基因给的“先天优势”,
是饮食补的“后天底气”,
是文化传的“生活智慧”,
更是运动攒的“健康资本”。
要是你也想沾沾“长高气”,
不妨来山东走一趟。
吃个大馒头,
啃根章丘葱,
说不定下次见面,
你也能跟上山东人的“海拔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