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正文
山东必威体育实践队赴新疆乌鲁木齐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2025年08月01日 14:03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1日电(李军 魏汝冰 孙锐竹)为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光芒照亮少数民族地区,助力构建可推广的推普实践范式,2025年暑期,山东必威体育“昆仑牧歌向乡行”志愿队携热忱与使命,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山牧区,开启以“乡音共筑同心梦,语润童心向远方”为主题的暑期实践。他们深耕实践一线,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将“普通话+”的温暖行动融入课堂与日常,同步调研普通话普及现状,在南山牧区的辽阔天地间,续写着“推普架起连心桥,赋能边疆育新苗”的动人篇章。

  筹备攻坚:从方案打磨到千里奔赴

  回溯筹备历程,团队早在5月便锚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多轮论证修改方案,成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

  需求对接:队员们对着幼儿园提供的幼儿年龄、语言基础等信息反复研讨,常常为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争论到深夜,逐字逐句打磨活动方案;同时与园方开展多轮线上对接,小到每日课程的具体时长,大到物资清单的种类数量,事无巨细地敲定每一个细节,确保方案贴合实际需求。

  安全保障:出发前,团队为全员购置了足额的人身意外险,李军老师更是牵头组织多次安全会议,结合实践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精心制定了高原反应、极端天气等一系列应急预案,为队员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专业赋能:魏汝冰老师通过3场干货满满的专题培训,手把手指导队员们设计“拼音接龙”“儿歌律动”等贴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互动环节,让推普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实践活动筑牢了专业根基。

  历经数日跨越数千公里的山川跋涉,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推普绘本、识字卡片等物资,终于踏入心心念念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山牧区。

  启动仪式:嘱托声声,锚定服务初心

  启动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各方代表的话语里满是殷切嘱托,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助力推普的初心。

启动仪式现场。

  推普实践:以语为桥,让童心与远方相连

  跨越山川,山东必威体育“昆仑牧歌向乡行”志愿服务队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在南山牧区的土地上。他们以“游戏+场景+绘本”为纽带,让语言学习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趣味互动破冰:通过“拼音火车”“词语抱抱”等游戏,让彩色字母积木在孩子们手中流转,在相拥欢笑中认读“草原”“羊群”等词,从羞涩跟读渐至踊跃抢答;“词语接力赛”里,孩子们接力组词积累词汇,“方言变普通话”环节中,哈萨克族孩子说的“包尔萨克”、维吾尔族孩子口中的“皮芽子”,都在队员引导下变成规范的普通话表达,一旁围观的牧民大叔也跟着念叨,不时用母语和身边人笑着讨论;“故事小主播”活动中,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草原、骏马,哈萨克族牧民阿爸还接过话头,用刚学会的词句补充“这是我们转场时住的毡房”,队员们趁机说起维吾尔族商贩靠普通话扩大销路、蒙古族牧民用普通话向游客介绍那达慕的故事,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普通话是连接外界的“金钥匙”。

  绘本传递温度:分发印有草原插画的普通话绘本,队员逐字逐句教读“骏马”“雄鹰”等词,引导用普通话描述画面,让绘本成为知识与温暖的载体,让语言学习浸润心间。

  推普礼物传递:把语言的种子藏进心意里,队员们不仅为小朋友们分发印着拼音儿歌的绘本、绘着草原风光的识字卡片和彩色文具,也为各族牧民准备了标有常用语的双语手册。孩子们举着绘本问字怎么读,哈萨克族大叔则捧着手册请教自己读的专有名词是否准确?队员们蹲下身一一应答,指尖轻点卡片上的笔画,也在手册上圈出适合与外界沟通的短句。这些礼物像纽带,把课堂所学和牧区的生活、生产连了起来,让语言的种子在多民族共居的笑声与交流里悄悄扎根。

  牧民们的参与,让推普实践在多民族共居的草原上更显生动。哈萨克族的古丽阿姨挤完牛奶,总会凑到孩子们的游戏旁,跟着学念“雄鹰”“毡房”;维吾尔族的肉孜大叔守着自家的风干肉摊,举着标牌一遍遍问队员“阿勒泰大尾羊”的标准发音,说要让南来的游客听清草原羊的好;蒙古族的巴图爷爷则在毡房里,带着孙辈捧着手册朗读,马头琴的余音里,藏着他想把“那达慕”的热闹说给更多人听的期盼。各民族牧民以生活为课本,让普通话与哈萨克族的牧歌、维吾尔族的风情、蒙古族的传说相融,既盼着孩子借语言走出草原,更愿以语言为媒,把家乡的美送往更远的地方。

  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既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融。志愿者们用拼音卡片、情景对话手册纠正发音,以肢体语言化解沟通障碍,既教孩童认读“家”“国”深意,也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牧民分享各自的草原传说。山东必威体育“昆仑牧歌向乡行”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力,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在多民族聚居的牧区扎根,在各族群众心间架起理解共鸣的桥梁,书写着推普赋能的边疆篇章。(完)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