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让城市留住记忆 山东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
2025年07月31日 10:09 来源:新华社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彰显着城市特色与美学价值。近年来,山东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留住城市记忆,丰富城市文化。

  保护优先,守护城市风貌

  通体红砖,白色的欧式线条勾勒其中……在济南市市中区百年老街上新街,焕然一新的省级文保单位108号英式联体小洋楼成为新的打卡地标。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只对屋架进行加固处理,还通过传统工艺对外墙进行修补,以保障历史建筑的整体性。”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利尧说,他们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建筑中的城市文化记忆。

  济南以泉闻名,不少泉水都有悠久历史,漫步济南市历下区的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随处可见修缮一新的济南泉景。

  “我们在修缮过程中曾发现一处被民房占压的泉水,证实是名泉太乙泉后对其内部进行了清理,并在保护性开发后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张智说,明府城片区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旨在恢复其传统风貌。

图为7月29日拍摄的济南明府城片区街景。(范文成 摄)

  “我们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力度,采取微更新、微改造的方法,积极保护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冠介绍,2024年,山东省共计投入13.4亿元,对35片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修复;投入近1亿元,对170处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实施修缮。

  重“面子”,更重“里子”

  烟台市的奇山所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被誉为“烟台之根”。然而,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乱搭乱建、旱厕共用、没有污水管道等问题不断出现,困扰着奇山所城所处街区的居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当地启动街区改造提升工作,对街区156个院落进行修缮改造。

  “在修缮改造中,我们为1000余户原住居民提供居住安置,强化老旧建筑结构,重新铺装路面,还对电力、通信、供热、供水等市政管线重新设计施工,保证每户都能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吴长壕说。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济南。针对明府城西片区内老民居、老建筑众多,设施落后、线路老化等问题,当地引入直饮水系统和微型综合管廊,完善了水、电、污等配套管线。

  “目前我们已完成针对狭窄街巷相关基础设施的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专业管线入地。”张智介绍,施工完成后,将明显提升街区公共服务水平。

  复现“记忆”,也激发活力

  作为青岛的地域性民居建筑形式,“口”“田”“日”等字形的里院由西式洋楼与中式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曾是不少市民儿时的回忆。

  “早年间街上热闹非凡,靠街一侧是自家店铺门头,背后就是大家的院子,几十户人家共同生活在一个里院中。”今年73岁的青岛市民李学娟说。

  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老街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房子顶棚开始脱落,大家只能把扯平的编织布固定在屋子的四角,防止坠物伤人……”李学娟回忆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住户搬离这里,昔日门庭若市的景象一度变得冷清。

7月29日,在青岛市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游客正在购物。新华社记者张钟仁 摄

  近年来,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地政府在做好居民安置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老旧里院变身特色商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应运而生。

  络绎不绝的游客在餐吧中感受“日茶夜酒”的奇妙体验;茶饮新宠“荷田水铺”首家门店持续吸引游客打卡;被保留加固后的斑驳屋墙成为夜晚3D Mapping秀的天然幕布……昔日的包子铺、拉面店、铁匠铺正以更富活力的方式重生,喧嚣声再次回响在这片街区。

  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萌婕介绍,目前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招商率接近90%,今年5月至7月,街区总销售额达4400万元,同比增长12%。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中,结合现代设计与科技手段,让‘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说。(记者张钟仁、张昕怡)

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