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30日电 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创新实施“四个融入”村民教育工作法,着力构建队伍体系、打造教育阵地、深化服务实效、建立常态机制,形成“教育+治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成功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既提升了民众思想素养与致富能力,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民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营造了民众内心平和、待人和善、邻里和睦、乡村和美的浓厚氛围。
队伍融入汇众智,以多元主体激活教育内生力
“以前觉得村里开会就是念文件,现在听书记讲自来水改造的奋斗故事,越听越有劲,恨不得立马拿起铁锹跟着干。”邱家店镇的村民王大姐一语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面对自来水改造时间短、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各村书记走向讲台,以“自力更生”为主题,向民众讲清“人多力量大”的深刻道理。“干部带党员、党员带民众”,2万余名党员民众靠着一锤、一钎、一铲,完成门前自来水改造工作,仅用10天时间顺利通水,比专业队伍节省了近2个月的时间。
“以前村民遇事爱信访,现在更愿意找党员商量。”邱家店镇干部介绍,通过“党味”“情味”“土味”三味课堂,各村书记用民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语”讲实实在在的干货,在院落交流、民情恳谈中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民众保持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民众依法办事意识显著增强,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案件同比下降40%,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提升至95%。
阵地融入拓空间,以多维载体增强教育覆盖力
夜幕降临,邱家店镇的“农民夜校”灯火通明。邱家店镇以打造10分钟学习教育圈为目标,开设数字技术培训“科技课”、金融反诈“安全课”、乡土能人“文化课”等课程,建立了“1个镇级实训基地+44个村级夜校”的教育矩阵,让村民步行10分钟就能找到学习阵地,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村级工作、接受思想教育。
除了线下课堂,线上传播同样“有声有色”。全镇在诊所、小卖部等人群聚集地打造160个“乡村传播站”,在传播站设置阅报栏、安装大喇叭,传递党的声音;打造“一叶知邱”“大美泉乡王林坡”等新媒体账号,用短视频记录乡村变迁,累计播放量突破200万次。5支“网上先锋队”更是化身“键盘侠”,对网络谣言、错误言行及时纠偏,让正能量充盈指尖。
服务融入求实效,以精准供给提升教育吸引力
“教育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邱家店镇教育办负责人表示。邱家店镇把宣传政策、学习法律知识作为村民教育必修课,建立起农业技术、非遗制作、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选修课”机制,实现了从“填鸭式”到“点单式”选择课程的转变,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真正让民众想学愿学乐学、真懂真信真用。
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邱家店镇的村民教育正焕发新生机。当政策宣传有了“烟火气”,文化传承有了“新载体”,民生服务有了“温度计”,民众自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场“服务融入”的实践,不仅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更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
机制融入固根本,以闭环管控保障教育持久力
“机制是保障,责任是关键。”邱家店镇党委负责人指着墙上的《村民教育责任矩阵图》介绍,为确保村民教育长效推进,镇里成立村民教育工作专班,与村党支部、网格、第一书记联动,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共管、村级承接、网格下沉、公众参与”的村民教育组织体系,引导村干部像抓集体经济发展一样抓村民教育。
同时,邱家店镇制定《村民教育成效评估分析办法》,构建“热线反馈+信访分析+入户走访”三维评价体系。目前,村民教育参与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0%,民众满意度达95%以上。通过梳理12345热线工单、民众来信来访数据,结合每月全覆盖走访,动态调整教育重点。今年以来,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课程12次,新增养老服务、环境整治等专题教育5项,解决民众诉求76件。
从“塑形”到“铸魂”、从“管理”到“善治”,邱家店镇以村民教育为支点撬动乡村治理大变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该镇通过建立“预防-调解-回访”矛盾化解体系,推动社会矛盾、案件发案、信访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0%以上;通过开展农业技术、非遗制作、电商培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共同富裕”有了坚实支撑;通过年均500余场文化活动和“文明积分制”,实现乡村治理“矛盾减少、产业增效、新风浸润”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邱家店镇先后获评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3个村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6个村获省级文明村称号,“百家宴”“泰山爬桥节”等特色活动频登央视荧屏,王林坡村更斩获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等殊荣,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村民教育是乡村治理的‘金钥匙’。”邱家店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教育+治理”融合模式,坚持“四个融入”,完善“需求导向、精准供给、动态评估”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从“干部讲”到“大家谈”,从“要我听”到“我要学”,这股精气神,正让“两山一水之福地”焕发生机活力,让共同富裕的底色更亮、文明乡风的成色更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