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4月11日电 (张中骞)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主办,淄博市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全球青年多维对话 齐鲁青未了——走进齐风淄博”活动4月7日至9日举办。来自波兰、美国、缅甸、加纳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留学生齐聚淄博,通过专题讲座、文化体验、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度感受齐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淄博的现代城市发展活力。
寻脉千年齐风 感悟文化精髓
活动首日,留学生们聆听了齐文化专题讲座,系统了解齐文化的起源、模式、特点和精神。随后,留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八大局便民市场,在烟火气中感受淄博的民俗风情。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和足球博物馆,留学生们亲身体验编钟演奏、上场踢球,在陈列的精美文物中追溯齐国兴衰历程,感受“泱泱齐风”的魅力。在周村古商城,明清古建筑群与商埠文化遗址令留学生们驻足,感受以“厚道、诚信、开放、包容”为核心的鲁商精神。
山海文脉交融 共鉴齐鲁气象
海岱楼钟书阁现在已成为淄博文化交融的象征。在这座融合齐都风韵与现代设计的地标建筑里,留学生们在夜幕下登楼远眺齐盛湖波光,近看琉璃穹顶下层层叠叠的藏书。融合了齐国故都、陶瓷琉璃、天然溶洞等诸多元素的海岱楼钟书阁,一层一特色、一角一文化,给留学生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匠造古今传承 见证创新赋能
走进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留学生们在陶风琉韵中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与时代脉搏的共振。漫步其间,看着古今交融的艺术珍品依次陈列,留学生们无不为淄博工艺在传承中创新的独特基因所折服。在手工体验区,留学生们亲手参与琉璃器皿的塑形制作,切身体悟琉璃制作中精益求精的匠人哲学,让古老的东方技艺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随时交流分享 诉说中国印象
活动中,留学生们随时随地分享着他们此行的感受和收获。三天的行程不仅让他们系统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达励恩是一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大一留学生,从他不经意间说出的中国各地方言中,足以感受出他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虽然才刚刚入学,但他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理想职业,他说:“我想成为一名记者,可以在《中国日报》工作,报道那些有关国际的大小事件。”
来自埃及的研究生桑英杰现场吟诵了李白的诗歌《将进酒》,对于诗歌情感和语言的把控力让在座的中国人自愧不如。“我喜欢李白、杜甫、郭沫若……中国诗歌中含蓄的表达和充沛的情感也深深地吸引着我。”桑英杰说。
来自突尼斯的阿斯玛,不仅仅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同时还是中阿卫视的一名主持人,在淄博的行程中,她还化身为“淄博推介官”,把在淄博拍摄的视频加入到“阿斯玛在中国”系列当中。“这几年,阿拉伯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我想让更多阿拉伯人看到美丽的中国,我会邀请家乡的朋友来到中国旅游,感受这里的文化。”阿斯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