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启动首轮选房,位于青岛主城区的两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房现场,700余户家庭选定房源,即将开启宜居新生活。
今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商品房要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促进保障性住房公平善用。山东保障性住房怎么建?售后管理是否完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探访。
保障房也要建成“好房子”
均价1.1万元/平方米精装住宅,距离最近地铁口仅500米,引入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标准,周边“15分钟生活圈”覆盖10所幼儿园、8所中小学、2座综合医院,还有大型农贸市场、综合商城……青岛市李沧区京口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作为全省首批启动选房的项目之一,以其“宜居”属性赢得市民认可。
“之前一直在看附近的房子,但因为价格高于预算,一直没有入手。”已经顺利完成选房的青岛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全家已经租房五年,如今孩子快到上学年龄了,再也不用经常搬家了。
2024年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局之年。青岛市去年在全省率先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保本微利原则配售,可满足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以往人们对保障房存在刻板印象,觉得价格低,质量不如商品房。”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介绍,青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项目选址更贴近核心区,配套标准向商品房看齐。其中,李沧区京口路项目规划容积率约2.7、绿地率约30%,精心打造“一环双庭两轴多花园”景观,打造公园式居住体验。市北区开封路项目则致力于打造“一环、五境、四园”臻美园林景观,社区内部规划无界会客厅、架空层、邻里坊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目前,两个项目均在加快推进中,预计今年7月底实现主体封顶,2026年底前完工,可提供房源3600余套。
一个家庭只能申请一套,房源政府可回购、轮候库家庭内部可流转
保障性住房申购后如何管理?大家普遍比较关注。
3月31日,《济南市保障性住房配售和封闭管理办法》印发,对保障性住房配售范围、配售方式、售后管理等作出规定,并明确一个家庭只能申请一套,房源实施封闭管理不得变更为商品房上市交易。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提供土地、财税、金融等优惠支持政策,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所以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不得私自交易转让,不得用于居住以外的其他用途。”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处处长狄娟介绍,根据《管理办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可办理不动产登记,可以继承、离婚析产,但不得重复享受。保障家庭可通过政府回购或轮候库家庭内部流转的方式予以退出。
为统筹考虑部分购房家庭房屋变现、房源跨区调整等实际需求,青岛市3月24日出台的《关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行封闭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对房子的回购和内部流转作出更详细的规定。比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流转价格,在回购价格的基础上由轮候库内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回购价格按照原购房价款加利息、减房屋折旧的方式进行核算;原购房价款利息按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和持有年限计算,不计复利;房屋折旧额以原购房价款为基数,按照每年1%计算。
陆杰荣举例介绍,一套总价100万元的保障性住房,按人民银行现行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计算,办理不动产权证5年后申请回购的价格将为102.5万元,累计增值2.5万元,折合每年5000元。“通过综合考量购房资金成本和房屋正常折旧的定价方式,更多考虑了购房人的实际利益,也能一定程度实现保值增值,给广大工薪群体吃下一颗‘定心丸’。”
以需定建满足刚性需求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对于惠民生、促转型、稳经济有重要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副处长杨焕理说,但保障性住房在建设筹集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各城市人口规模不同,发展程度各有差异,保障性住房建多少、在哪儿建,直接关系住房保障效果。
青岛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服务系统,有购房需求的市民自行申报入库,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可以即时获取申请人家庭户籍、婚姻、房产等数据,依据准入条件自动核查,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根据各类综合排序,确定轮候顺序,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优先购房。住房保障部门则通过轮候库,精确掌握市民对保障房的需求,以需定建、以需定购。
杨焕理介绍,目前我省其他15市轮候库系统也于3月底全部上线运行。同时,全省加快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各地有序开展需求调查和房源排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房源,组织购需对接。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麻鹏飞表示,下一步,各地住建部门将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存量商品住房纳入收购范围,按照住房需求确定收购项目和规模,合理制订年度建设筹集计划和发展规划,确保供需匹配、人房相适。同时,对2024年开工的1.2万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照“好房子”标准,加快项目建设交付。2025年新筹集配售型、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不低于10000套,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的兜底保障作用,织密住房保障网,托举群众“安居梦”。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