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聊热入济”南线将于2025年采暖季前建成投产
2025年02月11日 10:3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聊热入济”南线将于2025年采暖季前建成投产,北线年底前具备试运行条件

  2月10日下午,济南市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市发展改革委将坚持“四抓四提升”,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提速比亚迪整车二期等产业项目建设

  2025年是“项目提升年”,省市重点项目如何安排?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圣焱对此作出回应。

  2024年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在项目建设上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131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176.1亿元,投资完成率131.5%;4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835.2亿元,投资完成率125.7%,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5年,济南市在项目谋划建设、推进服务、要素保障上全面加力,持续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全市共有135个项目入选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071.2亿元。其中,省重大项目43个,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92个。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5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500个,总投资1.14万亿元;准备类项目50个,总投资376.6亿元。实施类项目中,重大产业类项目224个、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67个、重大民生保障类项目96个、房地产类项目113个。

  聚焦国家所需、济南所能、未来所向,谋划启动一批衔接“十四五”和“十五五”发展的重大项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谋划推进一批链主牵引、链条配套、链群升级项目,提速比亚迪整车二期、爱旭太阳能电池、天岳碳化硅等产业项目建设。把握城市发展需要,加快城市交通、水利设施、能源管网等领域强基础、补短板,实施机场二期改扩建、济南火车站客运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把握人民群众期盼,围绕提品质、优供给,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惠民项目,加快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聊热入济”等重点项目。全年实施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2个、过十亿元项目183个。

  创新探索起步区综合智慧能源试点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杨兴才介绍,济南市将在项目谋划储备、资金争取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

  2025年,中央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杨兴才介绍,2025年,济南市将继续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夯实项目储备基础,用足用好增量政策。

  用好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机制。依托全市“横到边纵到底”的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区县、部门、平台企业的积极性,完善有效沟通、信息共享、协商反馈机制,一体化推进全市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以制度完善推进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资金盘子。

  常态化开展项目储备。在已储备交通基础设施、城建、农林水利等8个领域878个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常态化储备,形成梯次合理、滚动接续、数量充足的项目储备,确保始终有一批投资体量大、拉动作用强、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抓在手里。

  抓好抓实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储备。紧紧围绕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管网和管廊、济南都市圈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重点储备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燃气、供水、排水防涝、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完善前期手续,落实各项开工条件,提高项目成熟度。

  强化要素保障。手续办理方面,推动有关部门,创新完善各项容缺办理机制,推动更多项目尽早落地;土地要素方面,支持更多储备项目优先纳入省市级重点项目,推动这些项目享受到土地保障的政策红利;融资方面,摸排储备项目融资需求,指导项目单位制定组合式融资方案清单,同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畅通项目融资渠道。

  坚持分类推进。对已开工项目,组织项目单位明确各环节实施计划,推动迅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项目和资金效益。对未开工项目,加快办理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同步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准备工作,力争早开工、快建设。

  此外,加快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聊热入济”南线于2025年采暖季前建成投产、北线年底前具备试运行条件,长清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及配套工程年底前建成投用。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510万千瓦。创新探索起步区综合智慧能源试点,继续推进供电“一户一表”改造。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居住区、办公区充电运营商“零阻碍”入场,建立充电运营商“白名单”机制,加快“目的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济南市空天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元

  会上,杨兴才介绍了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杨兴才表示,近年来,济南市抢抓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风口期,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空天信息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加快打造现代化空天信息产业体系,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初步测算,截至2024年底,全市空天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元,较2023年增长12%。为推动产业发展,济南市主要强化了“六个力”。

  开足马力,服务重点项目快速建设。落实“项目深化年”决策部署,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济南园区一期已投入使用;空天信息大必威体育区二期项目部分单体建筑已启动竣工验收,项目建设有序快速推进;中科卫星凌云卫星星座一期项目01、02星已成功发射并获取首批影像图像,将逐步开展业务化运营。

  靠前发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空天产业招商图谱》,围绕火箭研制、卫星制造、航空制造和信息应用四大领域,实施“工作专班+链主企业+金融机构”联合招商机制。2024年以来,先后对接重点企业50余家,成功引进落地智星空间总部等重点项目11个。

  凝聚合力,强化产业顶层设计。2024年,印发实施《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科学部署推进全市空天信息、低空经济层级跃升。

  创新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空天信息大学(筹)联合省内重点高校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济南先进动力所空天动力实验台顺利完成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发动机点火试车;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已开展大型区域北斗综合性应用示范。2024年,全市新获批筹建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28个,全市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平台总数已达154个,持续助推空天信息前沿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精准发力,夯实资金要素保障。积极打造空天产业基金群,截至目前,空天信息专项基金数量已达5只,总规模21.82亿元,涵盖产业、项目、创投等多个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同时,推动银行、证券、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济南市空天产业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空天领域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持续用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2024年,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包括18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发布全球首个百亿参数级空天一体遥感解译基础模型“空天·灵眸”3.0版,进一步提升济南在产业领域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