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6个城市GDP总值位于8000亿元—1万亿元区间,分别是唐山、徐州、大连、温州、沈阳和厦门,它们是近两年冲击GDP万亿城的后备力量。
自去年烟台和常州双双入围后,关于是河北率先告别没有万亿城市的局面还是江苏迎来第六座万亿之城的讨论不绝于耳,不过根据唐山和徐州定下的“冲线”时间,都是2025年。往后看,除了大连计划在2024年实现GDP破万亿的目标外,温州、沈阳和厦门纷纷将这一时间定在了2025年。
万亿城市的突围之路并没那么容易。眼下,已进入四季度,距离2024年收官不到80天,今年能否诞生让人眼前一亮的“黑马”?最大的悬念或许在于谁能冲得更快一些。
两个“种子选手”
一南一北各自为战
目前,经济体量处于9000亿级的只有唐山,2023年唐山GDP达到9133.3亿元,成为距离万亿门槛最小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唐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2.1亿元,这一经济总量,虽然在6个后备力量中领跑,但是就4.3%的增速来看,唐山垫底。
作为唐山的有力竞争对手,去年徐州GDP为8900.44亿元,今年上半年GDP达到4228.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
无论是城市类型还是产业结构,唐山和徐州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两城的叙事中,都离不开“煤”和“钢”。由于重化工业居于主导,唐山一直面临着巨量去产能、治污染的压力,徐州在资源枯竭后也加速转型,但钢铁、煤炭、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仍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但是两城又有不同之处,在河北省内,唐山常年稳坐第一把交椅,如果今年成功“冲线”,河北将告别没有万亿城市的局面。而在江苏,徐州是苏北的带头大哥,今年能否成为省内第6个万亿城市备受关注。
眼下,虽然前三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是从上半年来看,今年一季度,徐州以111.9亿元的优势反超唐山,当一个强大的对手开始发力,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到了二季度,唐山又以83.37亿元的优势追了回来。
唐山发力的方向是工业高端化、绿色化,上半年,唐山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为13.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唐山规上工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1%和20.9%,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9.3和7.3个百分点。
徐州可谓冲劲十足,上半年跑出江苏省内经济增速第三的好成绩,特别是在消费方面,实现社消零总额2350.1亿元,总额位居省内第三,仅次于苏州、南京。这几年,徐州可谓每两年跃升一个千亿级台阶,其经济总量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早在2021年,徐州便剑指“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今年1月在常州先发入局的情况之下,徐州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十四五”周期内必须拿下万亿之城。
在外界看来,唐山和徐州是接下来万亿城市的“种子选手”,不过从两城的目标“冲线”时间来看,均指向2025年。
2024年GDP超万亿
大连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唐山和徐州之后,去年经济总量处于8000亿级的还有四城,分别是大连(8752.9亿元)、温州(8730.6亿元)、沈阳(8122.1亿元)和厦门(8066.49亿元),保持着两南两北的分布格局。
大连和沈阳,肩负着东北地区突围的希望,去年《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锁定“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眼下时间线已渐近。沈阳则晚一年,目标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万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的目标。
对于计划在2024年GDP破万亿的大连来说,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达到约14.2%以上的增速。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大连的GDP为4262.9亿元,同比增长5.0% ,在此基础上完成万亿的目标,存在不小的压力。
沈阳则是以万亿城市、千万人口城市、国际中心城市作为多重追求目标。今年上半年沈阳GDP达到3876.3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一增速在6座准万亿城市中排第三。
这两年,沈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沈阳又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今年4月,宝马集团宣布在沈阳生产基地增加200亿元的投资,为2026年宝马“新世代”车型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奠定基础,这也是继2022年11月,宝马宣布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扩建其沈阳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后的又一笔投资。
向南看,今年初,温州为“冲刺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绘制了路径。对于温州来说,以2023年8730.6亿元的经济体量,以及其近几年GDP增势,要在这两年突破万亿不算太难。今年一季度,温州就凭借2125.2亿元的GDP,实现对大连、徐州的反超,上半年,温州4298亿元的GDP,在6个准万亿城市中仅次于唐山(4312.1亿元)。
身为6城中距离万亿门槛最远的城市,厦门同样将时间锚定在2025年,同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3.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2025年厦门正式跨入GDP“万亿俱乐部”,或将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最小的万亿之城。
进入四季度
准万亿城市开始“冲刺”
四季度,是一年之中发起“冲刺”的关键,这些准万亿之城,也开始“冲刺”了。
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第一天,辽宁省召开了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动员部署会,从大力挖掘投资、消费、外贸潜力,高质量、高效率谋划和建设项目,发挥工业“稳定器”作用,壮大新产业、开辟新赛道、研发新技术等方面部署,展现了攻坚必胜的决心。作为领头羊的大连和沈阳,自然要冲在最前面。
温州的“撒手锏”是大项目,截至目前,温州今年已开展3场集中签约活动,累计签约405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2640亿元。通过实施“一季一签约”制度,温州形成了项目落地、开工、达产的滚雪球效应。
除了2025年GDP破万亿,徐州还有一个目标,是2025年工业规模过万亿。当前,徐州正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目标,重点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前瞻布局“5+X”未来产业体系。不久前,为冲刺三季度,决胜四季度,徐州召开“343”创新产业集群推进暨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徐州提出打造全国有地位、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强市,到2025年确保工业规模过万亿、制造业占比明显提升。
梳理这些准万亿之城,从“冲刺”之姿,能看到他们为“过线”而开启的“加速跑”。虽然各地都有自己破万亿的时间线,但即将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或能进一步勾勒出下一个万亿之城的轮廓。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