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正文
泰山民俗文化研讨会举行 专家共话民俗文化发展
2023年12月04日 11:28 来源:中新网山东

  泰山民俗文化研讨会在泰山脚下举行

  专家学者、民俗匠人共话泰山民俗文化发展

  (通讯员 郝辉 李海静)12月3日,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泰山民俗文化研讨暨泰山皮影研讨会在泰山脚下举行,来自省内外皮影、面塑、糖画、香艺等领域20余位专家学者和民俗匠人相聚泰山脚下,为推动泰山区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泰山民俗文化的发展献言建策。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民俗匠人围绕泰山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泰山皮影、泰山面塑、泰山香艺、泰山石敢当文化等4种形态进行了互动交流。

  泰山皮影历史悠久,自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皮影的代表,泰山皮影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泰山文化活化石”“中华绝技”等美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目前,泰山皮影逐渐拓展到旅游、地产、培训、教育、政府、公益、商城等领域,累计接待各年龄层游客达千万余人次。

  泰安市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说:“作为泰山皮影的传承人,我还将继续深入挖掘泰山皮影的当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保护中创新发展。也希望我们非遗传承人能够共同努力,把泰山文化做大做好做强。”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非遗展区和文创产品展区,玉雕、剪纸、葫芦雕刻、糖画、皮影等非遗展示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体验。自1995年至今,专心致力于面塑作品的研究、创新、制作和传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家面塑第七代传承人石洪令,通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和传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面塑技艺和教学经验,并带领专业的非遗传承团队,研发了系统的泰山民俗文化进校园课程,普及和传承面塑艺术文化。石洪令说:“现在我们不仅传承面塑艺术,还追根溯源,创新模式,将面塑做成食品,能吃的面塑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

  同为面塑类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津面塑传承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王玓告诉记者,最早从山东发展起来的面塑有2000多年历史,山东艺人将面塑带向了全国各地。王玓说:“泰山面塑有自己特色,继承了传统,也进行了拓展创新,和生活相结合开发出文创产品,可以说在推动文化‘两创’方面做得非常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泰山文化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周郢表示,泰山区有非常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希望能够加强关于非遗历史的研究,在追根溯源的同时,从历史中汲取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发展有利的文化力量。

  泰山区境内,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两山相映、一水绕城”,泰山文化、封禅文化、汶河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绚丽多彩。近年来,泰山区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引领,深入挖掘泰山民俗非遗文化丰富时代内涵,“泰山石敢当习俗”“泰山皮影戏”“泰山豆腐制作技艺”“泰山封禅御宴”“泰山舞狮”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诠释泰山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目前,泰山区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非遗44项、区级非遗80项,非遗传承人53人,建有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4处、非遗工坊5处。

  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玉兴表示,泰山区将聚焦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以文化“两创”为引领,深入研究挖掘泰山民俗文化内涵,做好“泰山+”文章,持续讲好泰山民俗文化故事,不断激发民俗非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泰山区将推动数字赋能民俗非遗文化产业,让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元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