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济南竞逐软件业新赛道
夯实产业基础 加快提档升级
山东济南竞逐软件业新赛道
记者 李 蕊
在山东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方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工厂内,一条150米长的生产流水线上,仅有两名工人在操作。上料、翻转、焊接……一块钢板变成一个H型结构件,只需1个小时。
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工业软件的应用。“使用我们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后,这家公司用工整体减少40%左右,生产效率提高60%。”浪潮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蔡伟说,“自2022年至今,我们已发布34款软件类产品,突破48项软件类新技术,为120余万家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把软件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一季度,济南市软件业务收入959.7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这些年,全市软件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搭台助力’。”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介绍,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确立了以企业为立足点、以品牌为突破点、以园区为着力点的软件产业规划布局。
据介绍,济南市通过打造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院和名展工程,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内生动力。2022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4382亿元,同比增长15.6%,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八位,累计培育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11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13家,各类试点示范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形成了综合型、特色型和市级软件园区优势互补、梯次发展的格局。
坐落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齐鲁软件园,便是全市聚力打造的“名园”之一。早在1997年,齐鲁软件园就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近年来,全市软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园内软件名企不断涌现,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便是其一。
“公司起步时,只有4位老师,带着20多名学生;到现在,公司已达到千人规模,高学历人才云集,为大型复杂工业软件的研发和技术攻坚提供了条件。”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英说,受益于多重政策支持,公司近年研发的系列工业软件应用场景逐步拓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从汽车到航天、高铁、重型装备、高科技电子等领域,都有我们产品的身影。”
“实现软件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汲佩德介绍,近年来,济南坚持需求导向,持续加大高水平软件人才招引培育力度,大力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得益于良好的人才生态,济南软件产业经营主体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
日前,济南出台《济南市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济南将打造成为产业实力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应用赋能多元、产业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
《人民日报》(2023年7月4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