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硬联通 提升软实力 山东综合交通不断“上新”
“铺轨!”6月30日,伴随指挥长一声令下,一组500米长钢轨一头率先落地,随后整条钢轨缓慢而精确地铺设在道床上,标志着潍坊至烟台高速铁路正式进入全线铺轨阶段。2023年时间过半,“轨道上的山东”跑出建设加速度,捷报频传:莱西至荣成高铁开启联调联试,预计10月开通运营;济郑高铁山东段正线铺轨全面贯通,年底通车后济南郑州两大省会城市可实现1个半小时直达……
五年来,山东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转型、大产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努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山东方案、创造山东经验、打造山东示范。
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成型
盛夏时节,沿工程线路走进施工现场,感受到的是一股火热的大干氛围。
6月20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建设正忙:胶济铁路公铁立交处钢筋工人正在绑扎T构钢筋,部分现浇箱梁已浇筑完成;沂河大桥、汶河大桥桥面铺装正在一联联向前推进,韩王崮、曹家顶、杏峪隧道内一辆辆运输车将洞渣运出洞口。
根据计划,2023年,山东将加快总规模1.08万亿元的125个续建项目建设,抓好总规模2200亿元的32个新开工项目,积极推进总规模1000亿元的20个储备项目,确保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100亿元以上。1-5月份,全省共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184亿元,公铁水空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有序开展。
“过去五年,山东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畅通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山东已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1.1万亿元。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464公里,居全国前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4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5个,总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17公里。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1条,建成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高铁济南东站、济铁董家镇铁路物流园等一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6月16日11时24分,随着东方航空执飞的MU2041航班平稳降落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青岛—台北航线时隔1239天顺利复航。一周后,6月23日,一场隆重的“水门欢迎仪式”在临沂机场举行,西藏航空TV9957次航班平稳降落,标志着临沂至拉萨航线首航成功。
今年以来,山东综合交通运输全面复苏。7月1日实施铁路运行新图后,国铁济南局安排图定旅客列车985趟,铁路运输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山东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综合交通客运量达到1.86亿人次,货运量达到33.2亿吨,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1位。“齐鲁号”中欧班列运营线路达到53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达到35条,海运外贸航线达到233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82条,形成了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2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9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57.5万标箱。全省10个运输机场共执飞国内、国际航线741条,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多个国家直接通航。
智慧绿色成底色
在“一张图”上展现多项目、多维度信息,汇集人、材、机动态消耗,以及进度、安全、质量、投资等数据,实现前端施工建造与后台管理的无缝衔接,全面掌握项目动态。这就是山东铁投集团自主研发的山东铁路智能化建设管理平台。
目前,平台包含设计、征迁、施组、进度、安全、质量、物资、投资、劳务管理以及智能建造等36个板块、370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铁路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轻松操作系统,正在建设中的济滨高铁实时现场影像就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五年来,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高铁、智慧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示范项目不断落地。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成为全国最长改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济南机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航空主导型智慧客运枢纽示范工程;鲁南高铁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此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目前,山东创建成为全国绿色交通省,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全国高速公路首座加氢站、首个碳中和收费站、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前湾港区加氢站,均已落户山东。(常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