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山东麦收的科技经:机收+高标准农田+高产创建
2023年06月08日 11:14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记者蹲点丨唠唠麦收背后的科技经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张 生 丁 梅

  南风起,稼穑忙,鲁南大地麦浪滚滚。从5月底开始,枣庄普降中雨,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导致一些地方麦田积水,这是否会影响麦收的进度?6月2日,记者来到枣庄市薛城区褚刚家庭农场,听农户唠唠夏粮背后的故事。

  驱车驶出城区,一路南下,夏粮收获的图景铺展在广袤田野。

  车子拐进周营镇陶官村,联合收割机的轰隆声在不远处的麦田回荡。循声望去,一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正在田地里作业。地头上,种粮大户褚刚站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收割机来回移动。

  “刚下完雨,地里湿,正担心没法下地收割呢。”褚刚蹲下来,说出心中的顾虑。抓起一把土,他使劲攥了攥,“水分还得有70%!要不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没法下地……”

  尽管雨后田地还有些湿滑,但是联合收割机如履平地,灵活运转,一个小时就收了一大块田地。一旁的粮食转运车早已准备就绪,等麦子收割后第一时间拉回农场的粮仓。

  “周营这片田地,土层薄,遇到雨季收割就是个麻烦事儿。”在2003年流转土地后,褚刚就瞄上了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如今,家庭农场1600亩地,两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一周就能收割完毕。

  褚刚的儿子褚宏运是农机手。时近中午,他走下联合收割机歇歇。

  “今年收成怎么样呀?”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90后小伙子直接拽了几穗麦子。“你看这麦穗沉甸甸的,大概每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皮肤黝黑的褚宏运拭去额头的汗水,笑着介绍。

  在土壤并不肥沃的周营镇,1200斤不是个小数字。丰产的底气来自哪里?“农场的麦田全部是高标准农田。”褚宏运说,“我们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整个农场只有15个人,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放眼农场,田成方,林成网。“那些塑料水管就是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冯峰指着远处的田地介绍,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备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肥料利用率提高20%,亩均节水40%。

  高标准农田怎么建成的呢?2015年1月,褚刚家庭农场成立,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21年,完成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87.5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自筹资金37.5万元。

  周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桂远说,为了让项目“建得好、用得上、管得好”,切实促进粮食增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到整体设计,小到细微之处,比如灌溉设备的高度、密度,管道出水口的大小,道路的修铺,都根据种植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施工,只求方便实用。

  在褚刚家庭农场的麦田里,身穿制服的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枣庄大区技术主管赵成浩正在农场的试验田里数着麦穗。

  “这片麦田大概55亩,是我们中化现代农业和农场合作的试验田。”赵成浩说,从2022年10月开始,他们在这片试验田上进行小麦高产创建试验,包括品种筛选、植物营养等五类试验。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在植保试验区,赵成浩指着几垄麦子说,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专门进行了小麦茎基腐协同防效试验。“主要是用4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加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来处理麦种。”

  说话间,褚刚来到地头农技农艺试验区。“往年,压根没镇压过,今年第一次镇压。”这些年,他养成了学习农业知识的习惯。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小麦播种后需要镇压一遍,抱着试试的态度,专门购买了一台镇压机。

  看着粗壮的麦秸,褚刚感觉自己做对了。“等收割完,测算下产量,就能知道增产多少了。”

  夏粮增产又增收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对于褚刚来说,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全面机收是关键,高产创建就等于绿色增产。“趁着这两天天气好,抓紧收割,争取卖个好价钱!”褚刚当天联系了几公里外的粮库,商讨收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