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陈晓霞:呼吁设立孟子诞辰日为中华母亲节 弘扬孟母文化
2023年05月14日 09:29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5月14日电 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成为历代传颂、推崇的母教典范和良母典型。孟母教育理念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哪些启发?新时代的女性在家庭中该如何扮演好母亲角色?古人的哪些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和学习?当下是否有必要设中华母亲节?针对当下的热点问题,中新社记者专访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

  一、孟母,作为亚圣孟子的母亲,以教子有方著称,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在您看来,以孟母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孟母教育理念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哪些启发?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流传数千年,影响深远。孟子私淑孔子,“继往圣,开来学”,将儒家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他的思想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之中,为筑就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子故里邹城,遵照古制,行礼如仪,追思亚圣孟子。 宋亚男 摄
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子故里邹城,遵照古制,行礼如仪,追思亚圣孟子。 宋亚男 摄

  孟子的伟大,得益于他的母亲。“有母若孟,厥子乃贤。有子若孟,母德著焉。”孟母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阻儿休妻、励子行道等教子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取向和修齐治平的淑世情怀,两千年来为世人所传颂,并被演绎成了无数艺术作品,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成为历代传颂、推崇的母教典范和良母典型。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既有历史传统的根基,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更具长远的中国文化战略意义。

  (一)核心内容

  有学者研究证明,孟母教子故事在家庭、家风建设上创了三个第一:孟母是传统家庭家风建设的第一个奠基人;孟母是第一个母教典范;孟母创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家训。学术界一般认为“家训”是在东汉才产生的。但在孟母教子故事中,孟母对儿子的训导,其实就是一篇最早、最好的家训。中华第一篇家训,应是孟母对孟子的五次训导,例如:“学以立名,问则广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将人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等劝学、励志、修身的话,都是因事明理、情深意长,是连后世的著名家训也相形见绌的家风建设名言。以孟母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体可概括为:

  1.崇礼尚文。中华文明又被称之为“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之下,则是重文的教育传统。春秋以降,“崇礼尚文”逐渐成为一项优良传统。孔子教育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学的表现即是尚文,学的内容即为诗礼。“孟母在择邻时,表现出了对墓间之事与炫卖之事的轻视,对“设俎豆揖让进退”的欣赏;在阻子休妻时,对孟子不合礼法的行为以礼批评,足见孟母“崇礼尚文”情节之深。因此,《列女传》评价孟母“知礼”,亦可谓中肯。

  2.尊诚重信。儒家向来重视诚信,孔子曾多次谈及“信”,他说:“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孟子则直接将信列于“五伦”,特别强调“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先秦以来,世人重视诚信,甚至可以超越生死,“尾生抱柱信”“一诺千金”的故事为众人熟知。孟母买豚取信的故事,既是这种文化背景的充分显示,又是传统母教表达的核心内容。

  3.重视孝道。儒家同样重视孝道,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论语》有关“孝”的记载很多,如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等。整体来说,虽然孔子并没有对“孝”作明确定义,但相对于物质上的赡养,孔子似更加重视子女内心对父母的诚敬。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即“大孝”养父母之心,“小孝”养父母之体。在“励子行道”故事中,孟子的焦虑即来自于“大孝”“小孝”之间的矛盾,而孟母化解这一矛盾中的核心就是养父母之心重于养父母之体。

  4.注重君子人格培养。针对“孟母教子”故事,当我们把关注重点,从孟母的贤良淑德转到教子的目标之上,会发现一切都是围绕培养孟子的君子人格而展开的。孔子之前,“君子”专指有社会地位的官员、贵族;而孔子之后,“君子”开始从“有位之人”转向“有德之人”。在《论语》中,“君子”凡见107次,君子之德的可概括为:重孝悌、习礼仪、辨义利、贵中和、讲忠恕求诸己等。在“孟母教子”故事中,孟母的各种教育选择,本身就含有一种价值期许,即要培养孟子的君子人格。“择邻”——“断织”——“明信”——“阻子休妻”——“释子之忧”串联起来,实则即是孟母按照儒家传统精心为孟子规划的人生道路,使其在修德的轨道上顺利成长。

  5.重视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家风要有优良的文化环境。孟母“三迁择邻”,着力创建的就是优良家风建设的环境。一个家族没有文化,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讲道德,这个家庭、这个人是难以立世的。知识是家风建设的根基,孟母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她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断机喻学”影响至大至远。一个家庭要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就要有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孟母为历代家风建设作出了榜样,并开书香之家之先河。

  (二)现代启发

  1.重视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家长的文化素养决定孩子的精神情趣,也决定了孩子的成长及未来。所以,家庭小环境的营造要从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出发,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人文环境,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实施有效沟通。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孩子平等交流探讨问题,结合孩子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说理,家长要把理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使孩子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关心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措辞,要用文明、尊重、协商的语言,使孩子感到既好理解,又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能较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告诫或者激励。

  3.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只有家长,信守诺言,以身作则,对孩子做出的承诺积极践行,才能让孩子信服。家长也会有犯错或者口误的时候,犯了错误要积极认错,争取孩子的谅解,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还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爱好,成为许多家庭亲子矛盾的关键点。作为家长应当知道,孩子不可能一直都是“孩子”,不应该一直把孩子当“孩子”,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离开襁褓,慢慢长大,总会有自己兴趣和理想。对孩子的兴趣和理想,应该像孟母一样,支持孩子们的事业、人生理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家长不要成为孩子的“绊脚石”,一直处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是无法超越父母的。

  5.适应角色转换。孟母劝止孟子休妻,成就了家庭和谐。这个故事启发家长,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父母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在现代家庭中,家长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在子女的婚姻中,家长应当充当夫妻矛盾的“消防员”,而不是家庭矛盾的制造者。当然,对于出现错误的一方,家长也要守住底线,给予应有的批评教育。对此,孟母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众多学者呼吁将孟子诞辰日这一天设为中华母亲节,让国人有一个向母亲表达爱的专属节日。邹城还专门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一倡议,当下是否有必要设中华母亲节?

文舞生手执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干、玉戚。 宋亚男 摄
文舞生手执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干、玉戚。 宋亚男 摄

  传统节日是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表达,是国家的精神印记和历史沉淀。节日承载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都离不开母亲。母亲是儿女的缔造者、培育者,儿女是母亲生命的延续。中华民族自古讲孝道,重视家庭伦理道德,而弘扬孝文化,最需要孝敬的就是母亲。母亲教会我们守孝梯、重人伦、知礼节、敢担当、真爱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拥有母亲节的时代,设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弘扬中华母教文化,既是对优秀历史的传承,又是对时代责任的承担。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感表达需要中华母亲节!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设立中华母亲节!

  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激活中华民族对于母亲最深层次的爱;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敬老孝亲美德;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有利于讲好中华母亲故事振奋民族精神。设立母亲节还可发挥节日覆盖广泛、群体参与的优势,周而复始、重复强调以至根深蒂固,通过节日的欢娱性,寓理于乐,以情动人。设立中华母亲节,对努力营造“感恩母亲、崇尚母爱、重视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设立“中华母亲节”,最初是2006年由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首倡,2007年,他同6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创设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李汉秋教授在介绍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背景时说,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当有自己的母亲节。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身上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蕴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堪为中华母亲的典范。以孟母作为“中华母亲”的形象代表,以孟子诞辰日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是非常合适的。

  中华多良母,孟母是翘楚。中国古代36位贤母中,更为大家熟知的四大贤母是:孟母、陶母、欧阳母、岳母,而这四位贤人分别距今2300多年、1700多年、1000多年和900多年,其中孟子处亚圣之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汉文帝时,韩婴的《韩诗外传》就记录了“孟母断机”“买豚肉明信”的故事;汉成帝时,刘向的《列女传》则于《母仪传》中专列“邹孟轲母”条;唐玄宗天宝七年,曾颁诏祭祀“孟母”。由此可见,孟母“母教一人”称号由来可谓名至实归。在中华母亲的群像故事中,孟母的故事是流传最广泛的。《全唐诗》中有12首诗引用了孟母教子的典故。“轲亲断机”的孟母教子故事进人唐代蒙学教材《蒙求》。南宋时期出现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形象地记录了孟母苦心教子的决心和魄力,把孟母推为中华贤母的代表,随着《三字经》的流传,孟母教子的故事众人皆知。元明两代民间流行的杂剧,散曲中,孟母的教子故事被编为戏刷在民间流传。到了清代,孟母教子的故事被编成京剧曲目。孟母作为中华母亲的典范是历史的定论,并已经得到学术界与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孟母懿范不仅为中华儿女耳熟能详,而且远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等众多国家,有的还写进儿童教科书,不仅在东亚历久流传,而且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文化的典范,其国际影响力仍再不断提升。

  “天下多孟母,子女定成才。”民谚有“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的生日,就是我的母亲节”。孟子的生日,也是孟母的受难日。她含辛茹苦,悉心教子,弹精竭虑,励志勉学,不仅使孟子终成一代儒学大师,她自己也成了名传千古的贤母,孟母这位中华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她的身上闪耀着母爱无私的光辉,展示了中华母亲的传统美德和形象!孟母教子的思想与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母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孟母是“母教一人”,懿范千秋。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母亲节”,让国人在这一天缅怀母恩、尊敬慈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孝道。孟母身正懿范,是母教文化的典范,是中国母亲的杰出代表,以孟子的出生日为日期,以孟母为典范设立中华母亲节,不仅具有历史依据,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且顺应民众情感需求。让我们共同呼吁中华母亲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华母亲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守望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守望伟大的中华民族。

  三、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她们在亲子教育中该如何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何平衡好家庭与工作?

  家风建设,是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母教,则是家风和子女教育的核心问题。正是邹鲁之地深厚的文化根基、浓厚的社会风气培育出了孟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传统家风的建设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邹鲁家风是中华优秀家风的根基,而孟母是传统家风建设的奠基人,她对中国传统家风形成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孟母教子,将道德培育、美德传承作为家风建设的主干。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都是以道德培养为重点的。注重了从小对孩子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成年后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

  所以,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她们在亲子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家风建设。因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族)在世代相传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处世之道,它的核心是品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定能培养出担当国家栋梁的优秀人才。

  母亲在抚育孩子过程中担任着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母亲要做好自己、善待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力求在知识素养、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促使情绪把控能力逐渐增强,精神日趋圆满自足。一个拥有健康身心状态的妈妈才能为孩子营造平稳安定的内心世界。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一个母亲还要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并支持他的意愿;认真学习、了解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的科学规律,帮助自己和孩子去懂得孩子的身心灵发展状态;重视自己的言行,为善于模仿父母行为的孩子做好榜样。要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就要像孟母那样,为孩子创造安宁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那职场母亲怎样平衡家庭与工作?

  首先,要明确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角色,在工作上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技能,下班回家后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回归一个妻子、母亲的角色。对于职场女性,沟通也很重要,欲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就需要与家人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避免无谓问题的发生。在家庭中,职场女性要和家人商量好家务分工,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工作需求及时间安排,更好地避开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此外,对于职场女性来说,将工作与家庭平衡好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苛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身心健康才是职称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基础。

  四、中国自古讲究“百善孝为先”,古人是如何孝敬母亲的?哪些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和学习?

  传承发展传统伦理道德,百善孝为先,孝敬母亲是一个人修身的检验标准,是齐家、治国的开端。在孝敬母亲方面,孟子事亲、爱亲、孝亲、敬亲为世人做出了表率。孟子在齐,齐宣王虽酬以高薪,却未能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孟子想到宋国行道,但考虑母亲年事已高,搬迁不便,所以未行。孟母知道后,主动劝孟子应以行道为上,不要顾念自己。可见既使孟子成人后,孟母仍进行“终身教育”。孟子事母至孝,为报答母亲的养育教诲之恩,在齐国任客卿时,回故里迎接母亲到齐国,晨昏问安;母亲生病时,他亲自侍奉汤药。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孝道”。汉代以“孝”治天下,是说一个人若“孝”是可以被推荐当官的,其推荐机制名为“举孝廉”。古代有本故事选集《二十四孝图》,就是展现孝子的孝行。比如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里,文帝既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又勤理朝政,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为母亲煎完药,自己总要先尝一尝,再给母亲喝。再如汉代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蔡顺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逢战乱,柴米昂贵,柴顺便去山里采摘桑葚以供母子俩充饥,他将成熟的黑色桑葚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专门给母亲吃的;而不太成熟的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篮子里,留给自己吃。

祭孟大典仪式现场。 宋亚男 摄
祭孟大典仪式现场。 宋亚男 摄

  古人强调“孝”,非常看重一个人心里是否有对父母的爱敬和感恩之情。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对父母的感恩,这是我们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学会感恩,孝便很容易做到。古人晨昏定省,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奉父母就寝,这种行为既是行孝,又是让父母安心。现代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父母或许不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我们要学习晨昏定省的精神,常常去看望父母,和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打电话,让父母安心;在父母生病时陪伴他们就医;在父母有烦恼时,懂得开导父母,让他们精神愉悦。总之,就是要将父母摆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好好地报答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必威体育,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向以孟母为代表的贤母学习,传播孝道、传承美德、建设良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文化共识,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院长陈晓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院长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8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