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山东粮”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8日讯 1.37万亿斤,是2022年的全国粮食产量。
1108.76亿斤,是2022年的山东粮食总产量。
——以全国1/14的耕地生产占全国1/12的粮食,体现出山东作为粮食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与江苏紧邻的山东,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嘱托,坚定扛牢大省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出一条稳产高产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山东的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稳产保供大局作出山东贡献。2022年,山东粮食播种面积8372.2千公顷,约占全国的1/14;山东粮食总产量5543.8万吨,约占全国1/12。
一组组数字表明,在端牢中国饭碗这件事上,“山东粮”的分量之重。
山东德州,这个202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的城市,去年实现“吨半粮”核心区创建后的首战告捷:当地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周年平均产量达到1490.1公斤/亩,其中产量超过1500公斤/亩的面积达到61.8万亩,占比54.2%。
1年60万亩过线,意味着山东德州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的目标初步实现,而这背后彰显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之高、施力之深。
最近几年,山东在狠抓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种粮、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的同时,强化科技驱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22年,全省超额完成了国家交给的12535万亩粮食种植和15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00多万亩,确保粮食产能稳中有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7%,主要粮食作物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小数字反映大变化。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出组合拳抓粮食的同时,山东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发挥山东陆海统筹优势,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果菜菌、肉蛋奶、水产品等量大质优,在全国数一数二,不仅保障了山东的供应,也为全国应对风险挑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2月,山东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产能建设,挖掘盐碱地潜力,探索黄淮海地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着力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山东提出抓好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实施路径上,以实施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全省小麦、玉米、奶牛等领域的育种优势,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种业创新、科技研发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装备提升上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记者观察发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正在成为山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比如全国小麦良种推广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中山东就有5个,嘉祥县每年为黄淮海地区供应40%的大豆良种,设施蔬菜自主品种占比超过80%;比如山东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发展水平较高,农机总动力居全国首位。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山东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有决心。
眼下,春天的生机充盈于齐鲁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山东将在这一派生机勃勃中继续书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杨玉金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