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潍坊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生态环境 全面提质增效
2021年03月22日 14:47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局长访谈:生态秀美绿水青山,绘就潍坊美丽画卷

  2020年以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治理,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结构优化、督察整改、能力提升和制度完善,营造我市“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成效。近日,潍坊生态环保媒体行记者专访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罗相贤,了解潍坊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

  超额完成省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记者: 罗局长,您好。2020年,潍坊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我们的工作目标都完成了吗,四大攻坚战战果如何?

  罗相贤:2020年,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通过坚决打赢四大攻坚战,超额完成省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114项重点任务、577个攻坚项目。

  打好蓝天保卫战。先后开展了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春秋季杂草秸秆禁烧和扬尘防控、夏季臭氧治理等专项行动,对钢铁、铸造等重点行业实施“一行一策”深度治理,实施重点整治项目335个。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对全市70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262个、入海排污口921个;开展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滨海湿地修复1925.8公顷、岸线修复14.8公里。

  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采样调查地块138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地块666个;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全市2976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41.52%,超额完成省定31.22%的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新突破

  记者:2020年,潍坊的的大气、水、土壤三方面改善如何?生态环境质量有没有新的突破?

  罗相贤: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我市超额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

  大气环境方面,我市是全省首个全面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3,同比改善11.9%,空气质量现状列全省第7,较去年提升3个位次;空气优良天数267天,同比增加46天,优良率达到73%,完成率列全省第1;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年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3%、15.4%、15.4%、13.5%、5.9%、6.7%。

  水环境方面,我市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并列全省第1,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潍坊为全省首个完成空气质量优良率约束性目标的城市;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20%左右。潍坊省控以上1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白浪河、虞河断面水质由省定目标的五类水提升至三类水,弥河、小清河等4个断面水质由省定目标的五类水提升至四类水;市控以上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2.99%、2.53%;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64.5%,超额完成省定48.2%的目标任务。

  土壤环境方面,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一类、二类重点企业分别削减重金属排放15.4%和24.7%,超额完成省定9%和10%的重点重金属削减任务。总量减排方面,初步测算,全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二五”末削减14.07%、18.58%、31.81%、32.49%,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四减四增” 调整结构

  记者:保护生态环境,源头防治是关键,也是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潍坊生态环境系统都做了哪些工作?

  罗相贤:在源头防治这方面,潍坊进行了充分的结构调整,标本兼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共压减焦化产能80万吨,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斜交胎产能全部退出,确立重点发展产业24个。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完成省定煤炭消费压减目标任务;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496.5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总容量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2位;实施城市(县城)清洁取暖改造568.45万平方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完成改造7.6万户。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水运系统升级,新开通内贸集装箱航线4条;推动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年货运能力由1900万吨提升至3000万吨;发展新能源交通,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7.6%,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已投放33550辆,运营规模及水平居全省前列。

  推进农业投入结构调整。全市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15.6%、20.4%(根据2019年统计局数据推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95%以上。

  改革创新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记者:成绩好不好,数据来说话。看得出来,潍坊的污染防治成绩不错。那潍坊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有何“秘密武器”吗?

  罗相贤: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改革创新,检查落实和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围绕系统化、法治化、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和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夯实基础性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

  提升执法监管能力。以综合执法行动为统领,强化随机抽查、交叉执法、联勤联动、错时执法。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82件,罚款9960万元。

  提升科技治污能力。聘请中国环科院“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入驻,长期提供环境形势分析及技术支持;升级装备,运用激光雷达、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升在线监控能力。构建包含150个空气站、34个河流断面、276家涉气企业542个站点、290家涉水企业340个站点、168家涉VOCs企业、3000余家用电监控企业、69家污水处理厂、430个扬尘点的在线监控体系,扩大在线监控覆盖面。

  提升宣传引导能力。在电视、报纸、微博等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广泛宣传。

  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扎实推进思想作风整顿常态化;举办业务技能培训班,开展比武实操演练,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记者:用生态“红线”换生产“底线”,企业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帮扶企业、审批服务、环境执法等方面,潍坊做了哪些工作?

  罗相贤:2020年,我市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2020,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构建系统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优化审批服务机制。全面推行网上备案、减证便民、告知承诺制度,实行“指标跟着项目走”,集中要素保障13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落地。

  推行排污许可机制。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完成化工、橡胶等108个行业、28501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工作,发证数量居全省第1。

  实行帮扶指导机制。采取现场执法帮扶、建立正面清单、轻微违法免于处罚等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加强环境管理,严禁“带病”生产。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整合生态文明建设奖补资金1005万元,对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县市区给予合理补偿,对环境质量恶化的扣缴生态补偿资金,形成“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激励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树立“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14件,案件案值达9000多万元。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以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兼顾重点工作推动、督察整改落实、生态环境损害等方面的综合考评体系,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潍坊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发挥铁军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治攻坚,全面提升科技治污、精准治污和依法治污水平,为建设高品质城市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为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远景目标作出潍坊贡献。(张钊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