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青岛市北:党建引领聚合力 老旧小区焕新颜
2025年08月15日 16:44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15日电(张孝鹏 崔冬妮)作为青岛老城区的市北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市北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通过激活引领力、自治力、服务力,探索出"微格精治、居民自治、多元汇治"的融合路径,让老旧小区蜕变为充满烟火气与幸福感的宜居家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北样本"。

  党建引领筑根基,织密治理“神经网络”

  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和谐家园小区党支部,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每一户居民。社区按地理特征划分6个微网格,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楼道堆物、邻里纠纷等大小事务,形成治理指令与民生诉求双向衔接的格局。

  69岁的李世华是该小区党支部书记,在小区居住30余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00余次,被居民称为“活地图”。上任后,他第一时间关注老年居民出行难题,推动为高龄老人集中的楼栋安装助老扶手,通过社区“红色合伙人”机制快速落实。这种组织创新是市北区推进小区党组织"三规范六必有"的缩影:规范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制度运行,确保有党员台账、民情纪实等六项基础内容,赋予党组织公共事务决策参与权等权力。

资料图浮山新区街道华恩名座小区举办第七届邻居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浮山新区街道华恩名座小区举办第七届邻居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党员先锋作用让治理更有温度。党员骨干杨辰的故事,便是这股红色力量温暖人心的生动注脚。他在小区内经营一家托管班,在一次党员大会上得知:小区一名孩子因父亲外出务工、哥哥残疾、母亲突发重病住院而无人照料。会议结束后杨辰立刻通过社区联系到孩子父母,当天就把孩子接到托管班,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其他学生家长得知情况后纷纷行动起来,自发捐助学习用品、协助接送……杨辰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点亮了小区互助精神的明灯,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关心社区、关爱邻里的行动中来。

  自治赋能激活力,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

  海伦路街道金光岭南小区建成于2003年,共有237户,包含六个小高层楼座以及七部电梯。随着小区建成时间的推移,电梯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居民们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这些电梯已服役二十多年,近两年故障频发,且由于电梯型号老旧,相关配件更换极为困难,给小区内的老人和孩子带来了诸多不便。

  2025年年初,街道下发了关于老旧电梯国债补贴的工作通知。社区迅速与小区业委会携手,共同成立了电梯改造项目小组。经过前期的筹备和沟通,六家电梯公司参与竞标,经过业主大会投票确定改造方,利用国债补贴支付费用。业主们无需额外支付费用,就可以享受到电梯的改造升级,这一结果赢得了业主们的广泛赞誉。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九月正式施工,年底前七部电梯改造完成。

  服务升级聚合力,构建全龄友好生态圈

  浮山新区街道华恩名座小区党支部构建"1+4+X"服务矩阵,实施"三心"工程。组建党员、楼长等4支队伍,联动周边商户开展义诊等服务60余次,办理事务110件,解决热线诉求40余项。

  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服务:"夕阳红心"工程联合"合伙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义剪、上门服务;"朝阳润心"工程为儿童发阅读补贴,为中学生做心理辅导,设"金榜题名奖"助力学子考入重点高校;"军魂同心"工程开展军人主题座谈会,推动军旅经验赋能治理。小区"党群夜校"整合法律、医疗等专家资源,开设特色课程260余场,培训居民300余人次,退休工程师开"水电维修小课堂",音乐教师组建"曲艺社",实现"资源在家门口转化"。

  从组织架构的精细搭建到居民自治的活力迸发,从党员先锋的示范引领到全龄服务的精准覆盖,市北区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在老旧小区的街巷里巷间描绘出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这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实践成果,更彰显了"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治理智慧,为更多老城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扎实可学的宝贵经验。(完)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