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11月1日电(张孝鹏)伴随中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品牌引领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关键任务。如何通过品牌的科学打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特色高效农业真正成为城市经济的一张“王牌”?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的青岛,正探寻破题之策。
从“土”字谋出路
青岛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全市10个区市中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90个是涉农镇街;1.1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0%以上为农村腹地;海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05.2公里。
广阔而富饶的农业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山海资源,为青岛发展品牌农业铸就了坚实的底气。
青岛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打通品牌发展路径,聚力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集群。
系列可量化的数据,是展现努力成果最好的证明:目前,青岛市已培育出20个中国驰名商标、5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8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和227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青岛农品”连续5年入选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十强”。
抓“特”字求不同
要做好“特”,一方面要摸透自身,哪些方面有优势、需发挥,哪些方面有潜力、可培育,要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青岛农品”在特色资源、创意转化和特色产品三个层面的联动推进上下功夫,不仅抓住了大众的胃,更抓住了大众的心。
在“青岛农品”区域品牌培育过程中,青岛始终在“品”上下功夫,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持续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并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270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处,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标可循。
在时间的见证下,特色农品与区域发展彼此成就。当前,青岛市胶州市已成功繁育出胶州大白菜品种200余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168个,播种面积6万亩,预计产量35万吨,产值15亿元人民币。
对于深耕“差异化”“特色化”,青岛有着持之以恒的创新打法。以高品质实现好口碑,以精细化打响知名度,青岛正在保持“青岛农品”特色的基础上创出更多“特质”。
在“产”字下功夫
“产”是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建产业,打通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进程中,青岛以“将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为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
青岛最鲜明的打法便是做优做强农业全产业链,通过抓一产、带二产、促三产,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此来塑强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青岛积极挖掘乡村潜力,因地制宜,通过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的良好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青岛市全市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900多个、面积50多万亩,年产值近百亿元人民币,带动20多万农民就业。而以蓼兰镇大花生、黄岛蓝莓、金口芹菜等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业年产值也达到176亿元人民币。此外,当前青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3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7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4万家。
青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瑞先表示:“高扬改革创新之帆,鼓足攻坚克难之劲,笃定决战决胜之志,以实干实绩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书写‘三农’新篇章、作出‘三农’新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