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30日电(张孝鹏)近日,知名纪实文学作家高洪雷以东方视角书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作《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出版。9月28日,《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作品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高洪雷笔下“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青岛群贤毕至,纵论华章。
2020年,高洪雷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一书出版,此后,他便马不停蹄构思策划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纪实文学。
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固定的东方起点,仅就山东来说,也有登州(今蓬莱)和琅邪(今青岛)之说。而这两地,被高洪雷分别作为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谈到选择青岛,高洪雷说:“不只是爱乡情切,更有深厚的历史支撑和现实考量。”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在琅邪台湾建立了中国五大古港之一的琅邪港,从而拉开了青岛成为东方海上丝路枢纽的序幕。”高洪雷在书中回顾了青岛的历史变迁,“它作为东方大港的第二次辉煌是北宋时期,当时朝廷在此设立了北方唯一的海关——板桥镇市舶司,使之成为中国与高丽贸易的唯一港口。它的第三次辉煌是与屈辱相伴的。清末,德国看中了此地最大的海湾——胶州湾,并将其变成了德国租借地,定名青岛……”
从青岛出发,高洪雷以笔墨探访扬州、太仓、宁波、泉州、广州、徐闻与合浦、巴士拉,占城(今越南南部地区)、柬埔寨等海上丝路重要地标,力图还原那条危险与鲜花并存、掠夺与贡献俱在、野蛮与文明共生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串联起一系列人物故事。
会议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历史逻辑与文学维度的共构、写作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进行发言,从不同视角对《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该书在此前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对丝绸之路历史的理解,着眼于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往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关注丝路沿途国家或地区的兴衰变化,带读者领略从陆上丝路到海上丝路的文明余晖。
正如高洪雷曾经将目光投向中国少数民族写成《另一半中国史》,这部作品将目光投向世界史叙述较少涉及的东南亚以及印度洋国家,堪称“另一半世界史”。专家研讨之后,高洪雷介绍了该书的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
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上合组织展馆和宋代板桥镇市舶司,感受了浓厚的丝路文化氛围,共同品味琅琊古港的历史变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