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1日电(蔡亚群)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对设施农业寄予了厚望。
在此背景下,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姿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青岛,正不断在推动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上下功夫,在创新经营模式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推动全市现代设施农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日前,记者来到青岛莱西,通过探访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在实践中找到青岛现代农业发展的秘钥,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贡献“青岛经验”。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同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
众所周知,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打破了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并兼具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是实现粮食安全与“菜篮子”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今年6月份,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在青岛莱西市召开。这是首次以设施农业为主题举行的全国会议,也是青岛历史上首次承办部长出席的农业农村方面的全国性工作会议,其规格之高、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位于青岛莱西的茂芝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是一个鲜活取景框。这里,农业技术高度发达,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承载着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诸多美好期盼。
该农业产业园是村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推进产业振兴的典型代表,主要培育发展藤稔葡萄和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1200亩,通过全面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栽培管理模式、统一把控标准质量、统一赋码溯源,年销售额可达到1.2亿元(人民币,下同),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
为解决技术难题,产业园还与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合作,引进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设施,会有专业技术员到园区指导种植户为葡萄做好早期管理,真正实现绿色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园所建的连体式避雨大棚是目前北方地区最先进的葡萄栽培模式,获得国家级避雨栽培实用新型专利,亩均效益较之前增加3万元以上。
此外,产业园创新共富公司模式,街道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参与,村集体合作社入股,引进红色合伙人等社会资本,推动社会资本下乡、年轻人才返乡,促进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振兴,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个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岛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围绕“四新”“五化”,实施节能宜机型现代设施种植业工程;高效集约型现代设施畜牧业工程;生态健康型现代设施渔业工程等十大工程。
根据“方案”,到2025年,青岛全市设施蔬菜产量比重达到2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设施种植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2%和58%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