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山东医疗机构借力3D打印技术 破解颌面骨缺损难题
2025年08月19日 11:38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19日电(记者 孙婷婷 祁建月)如何有效实现术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困扰临床的一项难题。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前往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实探3D打印技术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带来的突破与改变。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来庆国介绍说,该中心作为山东省内唯一能开展高难度3D打印颌面修复的医疗中心,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10年来,中心累计完成100余例3D打印技术指导下对疑难杂症的精准手术。“这些手术多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理想效果的病例,涵盖颅颌面创伤修复、颌骨肿瘤术后重建等多个领域。”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来庆国(左一)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来庆国以近期接诊的一例严重颌面创伤患者为例,还原了3D打印技术的“精准魔力”。该患者在使用电锯做木工时,被失控的电锯击中面部,造成右侧颧骨、上颌骨和眶骨瞬间粉碎,面部骨架严重塌陷。中心团队通过3D打印数字化镜像模型和预成型钛网技术,精准重建了患者的面部骨骼与视觉功能,帮助患者恢复了容貌及视力,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这类骨折就像打碎的拼图,传统手术依赖医生经验手工拼接,误差风险高,做完手术后面部可能会严重的不对称,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来庆国解释说,患者伤情有三个难点:其一,骨折粉碎:颧骨、上颌骨、眶骨碎裂成数十块不规则骨片。其二,功能关键:眶底变形会压迫视神经导致失明。其三,解剖复杂:鼻泪管断裂需毫米级精度修复。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来庆国(左一)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获悉,根据患者完好的左侧面部骨骼,颌面外科数字化团队通过计算机“镜像翻转”技术,生成右侧骨骼的原始三维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3D打印的骨骼模型,口腔医学中心团队以剩余未受损的额骨、鼻骨、牙槽嵴为定位基准,预先将钛网弯曲成重建后的骨骼形态,引导碎骨片按预定位置复位。手术过程中,口腔医学中心团队彻底清除伤口内大量木屑,将预成型钛网植入患处,引导碎骨块精准复位。眼科团队重建断裂鼻泪管,恢复泪液引流功能。

  “钛网就像地图导航,碎片该放哪一目了然,术中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来庆国描述,患者术后5天复查显示,原本受损的右侧面部恢复对称轮廓,视力恢复良好,未出现复视或视野缺损,泪道冲洗试验也证实鼻泪管通畅性完全恢复,无溢泪症状。

  “这不是简单的骨折固定,而是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重建。”来庆国强调,技术核心在于将手术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术前的精准规划,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对于手术中使用的钛网,来庆国解释说,钛金属的生物相容性极佳,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种植牙、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都常用这一材料,可长期植入体内。“钛金属不影响坐飞机安检,也不会干扰磁共振检查,为患者术后生活扫清了障碍。”

  除了创伤修复,3D打印技术还为儿童、高龄、重症等特殊患者群体提供了新选择。来庆国介绍说,中心曾接诊过一名16岁骨肉瘤患者,该患者此前接受过下颌骨切除手术,采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但术后不到一年便复发。由于患者仅剩一侧腓骨可用,若再次移植,后续复发将无补救机会。为给患者保留希望,团队决定突破“超大尺寸3D打印下颌骨”的空白,为其定制钛金属下颌骨。目前患者已随访一年半,恢复状况良好。

  “我们还接诊过一位年近90岁的药物性骨髓炎患者,一侧下颌骨缺失,且合并房颤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自体骨移植的大手术。”来庆国称,团队为其植入3D打印下颌骨,创伤极小。如今随访近两年,患者下颌骨的功能与外观均恢复理想。

  “常规情况下,我们优先采用自体腓骨、髂骨等进行重建,但对于儿童、老人或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3D打印技术能以更小创伤实现修复,让他们既能活下去,又能有尊严地生活。”来庆国说。

  据了解,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在颌面缺损重建领域的探索已持续10年,曾完成了国际首例儿童3D打印下颌骨修复手术。来庆国表示,团队将继续深耕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用创新手段为更多颌面疾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完)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