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25日电(赵晓 唐艺航)一周前,当陈雨(化名)从四川成都带着5个月的宝宝踏上山东探亲之路时,没有料想到这个过程会如此充满波折。
“孩子到山东后,出现腹胀、呕吐症状,我们起初以为是水土不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腹中有一个包块。”陈雨带着孩子从基层医院转诊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检查,孩子确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这类肿瘤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如发现不及时,会挤占其他器官发育空间。”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张士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前期的准备,科室专家为陈雨的宝宝安排了手术,从其腹中取出约10厘米的肿瘤。目前,孩子情况稳定,正等待肿瘤病理检验结果。
张士松所在的胸外肿瘤外科成立于2015年,是山东省内小儿外科中第一个独立成科的科室,以小儿微创技术为特色,累计完成胸腔镜微创手术2000余例,基本实现“手术微创化、术后无瘢痕”的治疗效果。
“听说这家医院的手术切口比较小,正好孩子放暑假,我们带他过来做漏斗胸矫治术。”济南市民李贝(化名)说,孩子术后创口在腋下两侧,约1厘米长,疤痕小且位置隐蔽,相信恢复好后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不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常规开展漏斗胸、鸡胸的微创治疗,单侧最小切口仅0.6厘米,每年开展漏斗胸和鸡胸矫治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等200余例,在山东省级重点医院中位居前列。相关技术在全国儿童医学诊疗中心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张士松介绍,做胸腔镜微创手术时,需要用穿刺器在患者身上打多个3毫米至5毫米的孔,将腔镜和手术器械置入。医生在高清影像的辅助下,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和切除。
“在微创技术出现前,我们为患者做这类手术要开约10厘米的大切口,术中依赖肉眼观察病灶,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张士松说,现在,90%以上的儿童腹部、胸腔病变可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既能减轻患儿术后不适,也可以实现手术切口美观。
与成人手术相比,为儿童做微创手术的难度和挑战更大。“儿童身体结构较小,器官、血管更‘娇嫩’,手术操作空间窄,这要求医生拥有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张士松表示,得益于口碑的积累,医院小儿胸外肿瘤手术量逐年增加,胸腔镜下解剖性病灶切除、胸腔镜下单孔肺隔离症切除、单操作孔解剖性病灶切除等技术领先业内。
从医近20载,张士松在临床一线观察发现,儿童肿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与遗传易感基因、孕妇孕期习惯、环境污染等有关,到医院就诊比较多的有肺囊腺瘤、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
“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效果更好。我之前遇过一个小月龄患儿腹中畸胎瘤约20厘米,因家长延误治疗导致病危,被我们从生死线上抢救了回来。”张士松称,如果能实现早诊早治,绝大多数的儿童肿瘤治疗效果比成人癌症要更好。手术成功后,患儿的身体发育基本不受影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而对于儿童肿瘤早期筛查,家长要做第一责任人。张士松建议,家长日常应多留意孩子身体的异常变化,比如腹部出现硬块、持续腹痛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