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传统文化只能活在博物馆里?《哪吒之魔童闹海》用一场视觉盛宴告诉你,传统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样!这部国漫神作不仅让哪吒踩着风火轮归来,更让千年前的智慧在银幕上燃起新火花!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作品的范畴,它是一场东方美学的现代觉醒,更是一场中国文化自信的宣言。影片以哪吒这一经典神话形象为载体,通过震撼的视觉呈现投射出多重中国哲学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全新生命力。比如,哪吒与敖丙的关系设定体现了道家“阴阳平衡与对立统一”思想;哪吒“逆天改命,反抗命运”的情节体现出道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积极人生观;哪吒与父母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孝道”与家庭伦理;选择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则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但是,仙魔大战的多种情节与哪吒各种战术背后隐藏的兵家智慧与谋略,你看懂了吗?
战略布局:从“庙算”到“沙盘”,神仙也爱玩策略
兵法怎可纸上谈兵?神仙们玩起策略来比凡人还溜。影片以宏大的场景展现了天界与魔界的对峙,把复杂的战略思想变成炫酷的视觉效果,这正是孙子兵法中“庙算”思想的视觉化体现。在天界战略会议的场景中,众神围绕沙盘推演战局的画面,暗合了孙子“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的战略思想,更是对孙子“多算胜,少算不胜”谋略思想的直接演绎。
战术运用:哪吒的“奇正之道”,打得妖魔找不着北
哪吒与妖魔的战斗不再是简单的力量对抗,而是充满了智慧与策略的较量,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分身术、声东击西,哪吒把各种战术玩的飞起。关键战役中,哪吒多次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通过快速移动和假动作迷惑敌人,将孙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思想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特别是哪吒利用分身术迷惑敌人的场景,更是对“兵者诡道”思想的精彩演绎,让人拍案叫绝。“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哪吒在面对困境时,化不利为有利,利用敌人的攻击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正体现了孙子灵活机动的“奇正”思想。
虚实之道:哪吒的“百变战术秀”,玩的就是心跳
孙子兵法有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谁说水只能灭火?在影片中,水成了哪吒最酷的战术道具!哪吒利用水元素玩出新花样,时而隐匿于云雾,时而突现于敌人面前,把孙子的“避实击虚”玩出了新高度。哪吒利用流畅的水流,灵活的动作,生动展现了“兵形象水”的哲学思想,更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兵学智慧。面对不同的敌人,哪吒也是把“因敌制胜”玩出了花!哪吒根据战场形势即时调整战术,生动展现了“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战术智慧。与火属性妖魔的战斗,哪吒用水克制!面对速度型敌人,则采取以静制动!这种灵活应变、因地制宜的策略,把“兵无常势”的兵学智慧变成炫酷的视觉盛宴,看的人肾上腺素飙升。
我们看到影片将古老的兵学智慧与谋略变成炫酷的现代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世界的语言被全球观众理解和接受,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深度与艺术魅力。这种将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动画艺术相结合的手法,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哪吒之魔童闹海》用实力证明,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而是可以玩出新花样的宝藏!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尝试,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其在当代的生命力。它证明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活态文化。这种创新性的转化,正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国文化不再需要通过“剔骨还父”式的方式与过去割裂,而是可以在传统的火焰中重生为更强大的存在。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启示我们,推动中国文化从“被解释”转向“自我定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需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找到现代审美和表达方式的契合点。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精华,完全可以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播。这种诠释不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可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作者:李纪念,杨萌,邢纹文,陈芳晓,马鑫
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