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9日讯 推动县域协调发展,山东又有新动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由经济强县与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进行结对,重点开展产业帮扶。
虽然这并非山东首次发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但此次新动作,仍对外界释放出更多信号。
山东提出,鼓励强县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向弱县延伸布局产业链,促进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强县将占地规模大、要素受限的生产制造环节、新产品线,优先向结对弱县溢出转移;支持强县在弱县布局建设 “飞地园区”、弱县在强县设立“反向飞地”;支持强县把暂不具备落地条件的有效投资机会,优先推荐给弱县等。
这意味着,下一步山东将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通过高效嫁接优势资源、合理匹配产业项目,持续增强欠发达县域的造血功能。一场规模空前的产业精准帮扶行动将在山东铺展开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在2008年,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在其撰写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中指出,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为对县域发展有更深刻的认知,一直以来山东把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课题来抓。无论是以做强特色优势富民产业为目标的“一县一策”举措,还是旨在加快科创要素集聚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抑或是着力培育县域高质量经营主体的“苗圃行动” “雏鹰行动” “登峰行动”,山东积极挖掘县域发展潜力、推动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的探索之路愈加清晰。
效果也十分明显。近年来,山东涌现出包括胶州、龙口、荣成在内的一批GDP迈过千亿元的经济强县。在今年7月发布的赛迪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上,山东共有12地入选,数量居全国第3。
但山东也清晰地认识到,被归类为“雁行模式”的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培强”的同时必须做好“扶弱”“联动”的大文章。
从最新发布的《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能感受到山东促进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决心之大。山东提出,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帮扶引导资金,对强县通过产业转移支持弱县形成的地方新增财力,按照一定比例奖励强县;对整体迁移到弱县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接续享受资格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强县帮扶弱县重大工业项目纳入财政股权投资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等。此外,山东还将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升欠发达县域的开放合作水平,推进各地形成产业链条,让产业帮扶更加精准有效。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随着省级政策支持的强化,一定能有效促进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各县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