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正文
孙继业:龙年话龙   
2024年02月09日 12:30 来源:齐鲁晚报

龙年话龙

孙继业

  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新年。龙年快要到了,龙行龘龘的氛围越来越浓了,禁不住想到龙城一睹龙颜,亲身感受一下古老神秘的龙文化。

  从济青南线下高速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诸城恐龙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潍河南岸的恐龙公园内,三面环水,风光秀丽。潍河发源于鲁东南山区,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呈子遗址和前寨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在此出土的蛋壳陶薄如纸、亮如漆、声如磬、硬如瓷,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河对岸就是舜帝故里诸冯,《诸城县志》载:“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孟子曰:“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皆注明诸冯即今诸城。

  恐龙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远远望去,似八条巨龙相抱互拥,给人以腾飞的动感,是全球最大的恐龙博物馆之一。走进世界龙王厅,迎面有一具高大的恐龙化石令人震撼,长达16.6米,高9.1米,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世界龙王”。

  该龙王是一位农民在挖井时发现的,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研究,确定属于一种新的鸭嘴龙属种,并命名为“巨大诸城龙”。龙身呈塔桥状,脖颈、躯干和尾巴各占身体的三分之一,体型巨大,四肢强壮,可以在两足或四足之间自由切换,因喙部宽扁像鸭嘴,故名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距今约有7000万年的历史。

巨大诸城龙
巨大诸城龙

  来到神妙龙骨厅,一具粗壮的恐龙腿骨映入眼帘,龙骨有一人多高,重达500多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骨”。民间相传“看看巨龙,心想事成;摸摸龙骨,吉祥幸福”,坊间有不少摸后发迹的神奇传说。游客们不禁好奇地上前摸一摸,龙骨已被摸得油光发亮。

神妙龙骨
神妙龙骨

  在白垩纪恐龙世界展厅里,矗立着十几具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骨架,有翼龙、鸭嘴龙、三角龙、剑龙、霸王龙等等。在蓝天白云、植被葱郁的史前环境里,加上现代声光电效果和3D动感环幕影像,栩栩如生地模拟复原了白垩纪时期群龙争霸的恢宏景象。在刺激、奇幻的白垩纪世界穿梭,可以近距离亲密接触亿万年前的地球霸主,孩童们兴奋的喊叫声和恐龙的吼叫声响成一片,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领悟与龙共舞的神秘、神圣和神奇。

白垩纪恐龙世界
白垩纪恐龙世界

  在恐龙公园北区,还有龙立方展馆、角龙馆和甲龙馆。龙立方展馆居中,呈立方形,里面有一块长4.6米、宽3.3米、高1.6米、重约30吨的恐龙化石,镶满恐龙身体各个部位化石的砾岩,被形象地命名为“龙立方”,其集中性和稀有性是罕见的,堪称镇馆之宝。龙立方两边分别是角龙馆和甲龙馆,外观为角龙和甲龙仿真造型,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专业性角龙和甲龙专题馆,馆内收藏了数十架珍贵的恐龙骨架标本。

  当年,诸城刚发现完整恐龙化石的时候,老家领导曾跟我说,拟组装100具恐龙,建成全国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我听后不以为然,建议不要全部挖出来,最好在比较集中的地方就地建恐龙世界地质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已初具规模,包括恐龙涧主馆和暴龙分馆等场馆,已成为全国最美十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山东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

  恐龙涧在库沟村北岭上,距市区十公里左右。相传在古老的涓河东岸,有一条神奇的“龙谷”。“龙谷”呈东西走向,长800余米,深约30米,宽不足百米,属一亿年前的砂砾岩地层,原名藏龙涧。据当地村民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经常在这里发现一些奇怪的骨头,村民以为是中药里的“龙骨”,就把这里叫作“龙骨涧”了。

巨型山东龙
巨型山东龙

  1964年夏天,时值龙年。国家地质部石油勘探队在“龙谷”偶然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随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先后产出恐龙化石数万块,多达30余吨,部分龙骨被装配成两具恐龙骨架,分别陈列在中国自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其中一具高达8米、长15米,重达20吨。因体形巨大,是以前从未发现的新属种,被命名为“巨型山东龙”。

  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主馆大门,由两只巨大的恐龙交汇而成。进入恐龙涧,有一条东西长里许、南北宽30余米、均深26米、呈45°倾斜的恐龙涧化石长廊,上万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密密麻麻地以原始状态镶嵌在这面斜坡上。远远望去,仿佛一面巨型浮雕,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富有浓郁的远古气息和古朴韵味,极具观赏性、震撼性和冲击力,让人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

恐龙涧化石长廊
恐龙涧化石长廊

  经中外专家证实,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比此前认为最大的美国犹他州恐龙化石群大两倍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组考察后一致认为,诸城恐龙化石群“规模之大、保护之完好无与伦比,是令人震撼的地质奇观。”

  暴龙馆距恐龙涧不远,位于著名诗人臧克家故里臧家庄村北的臧氏墓地里,附近有龙王泉、石龙寺、黑龙沟和卧龙湖,传说该墓地是藏龙纳气的风水宝地。臧氏家族自迁来后人才辈出,先后出进士5人、举人17人,其中2人官至巡抚、尚书,臧克家的祖父、曾祖父也都是前清举人,成为诸城五大名门望族之首。

  暴龙馆外形为恐龙蛋造型,是全球唯一的暴龙专题博物馆。在化石层叠遗迹展示区,有一条可供游人行走的玻璃栈道,化石由远及近分为七层,暴露出地面的化石2000多块。看着奇形怪状的恐龙化石,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有头上长角的,有身上带刺的。有暴龙,有甲龙,有鸭嘴龙,还有罕见的角龙……横七竖八,展现了群龙搏杀的遗迹。小心翼翼地踏在玻璃栈道上,穿行于一片奇石怪骨中,有一种穿越远古的神秘感觉,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遥远的恐龙时代。

暴龙馆
暴龙馆

  在暴龙馆的灯光秀区域,展示了在这里发现并命名的四大龙王。红色灯光区域展示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暴龙——“巨型诸城暴龙”,体长11.6米,高4.6米,重约7吨,头骨发达,前肢短小,后肢粗壮。暴龙属兽脚目食肉性恐龙,性情凶猛,牙齿锋利,拥有动物中最强大的咬合力,可刺穿坚硬的骨头,是白垩纪晚期食物链最顶端的终极掠食者。

巨型诸城暴龙
巨型诸城暴龙

  在白色灯光区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龙之一的——“诸城中国甲龙”,体长10米,高约2米。虽体型低矮,却粗壮强大,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甲,背上有两排不规则的尖刺,头顶有一对尖角,尾巴上有个像流星锤样的尾锤。在遇到危险时,可用尾锤攻击敌方,是著名的防御专家。

  在蓝色灯光区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角龙——“诸城中国角龙”,体长6米,高约2米,头长1.8米。头骨前端的一只角像长矛一样又尖又长,头顶上有个硕大的颈盾,像美丽的皇冠,边缘长有10个尖角,可攻可守,是令暴龙头疼的劲敌,堪称恐龙界的角斗士和时尚达人。这是北美以外唯一发现的角龙,填补了亚洲地区的空白。 

诸城中国角龙
诸城中国角龙

  在绿色灯光区域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巨大华夏龙”,亦称“中国龙”,身长18.7米,高11.3米,体重达10吨以上,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刷新了“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的世界纪录,成为新的“世界龙王”。

  在南侧展示区,还展示了一具世界首次公开亮相的“华丽羽王龙”——世界最大唯一长有羽毛的暴龙,体长9米,重约1.4吨,比已知最大的“意外北漂龙”还要大四倍,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痕迹,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暴龙无毛的认知。 

华丽羽王龙
华丽羽王龙

  在地质公园附近及全市13处乡镇,还相继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余处,埋藏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有暴龙、甲龙、角龙、翼龙、鸭嘴龙、纤角龙、坐角龙、窃蛋龙、虚骨龙、泰坦巨龙、意外角龙等十余个属种,有不少属全国首次发现或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成为当之无愧的恐龙之乡、世界恐龙化石宝库,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正式入列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

  龙城不仅有世界公认的四大龙王,也有不少小巧可爱的龙子龙孙龙宝宝。其中,有一窝刚出生不久的小恐龙化石,憨态可掬,嗷嗷翘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可能因突遭火山爆发或地壳运动瞬间埋于地下,得以保存完整形态。

恐龙宝宝
恐龙宝宝

  动物变成化石的概率是极小的,不仅要避免腐化、侵蚀、风化、分解,还要经历地壳变动、埋藏、置换,石化的概率不足千万分之一,才能穿越亿万年的沧桑保存下来;尤其恐龙蛋皮薄易碎,石化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令人惊奇的是,凡有恐龙化石的地方一般没有恐龙蛋,有恐龙蛋的地方一般没有恐龙化石,可能因二者形成的地质条件不同造成的;但在诸城,其神奇之处在于,既有恐龙蛋,也有恐龙化石,还有巨大清晰的恐龙脚印。黄龙沟恐龙足迹群,有上万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恐龙足迹,密密麻麻排列在岩层上,仿佛像个大舞池,描绘出一幅“群龙共舞”的浩大场景。

  龙城大地为何有这么多恐龙化石?据考证,当喜马拉雅山还在海底的时候,恐龙便出现了。在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诸莱盆地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高大的松柏、银杏、苏铁、棕榈、木兰等亚热带植物及各种各样的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水草丰茂,森林广布,对于每天需食一吨植物的大吃货恐龙来说,这里便成了恐龙王国繁衍生息的乐园。翼龙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群龙在陆地与水边悠闲地生活。鸭嘴龙属植食性两栖动物,趾间有蹼,性情温顺,当遇到食肉龙侵袭时,会迅速地跑到水中。食肉龙属陆生动物,不会游泳,只能望洋兴叹。

恐龙王国
恐龙王国

  如此大量的恐龙化石为何会集中于此?震撼之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从化石的磨圆度来看,这些骨头没有经过长时间摩擦,骨骼外表仍很尖锐、粗糙,说明恐龙生活栖息地就在当地范围。诸城地处郯庐断裂带上,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火山大爆发和地壳运动,导致恐龙灭亡后,尸骨被泥沙迅速掩埋,与空气隔绝,然后被洪水冲积,在这一带沉积形成化石群。

  恐龙生活在距今约2.3亿年的三叠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称霸地球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然而,在6500万年前却突然神秘消失,留下至今难以破解的神奇谜团。据专家研究,主要有陨石撞击说、彗星碰撞说、造山运动说、气候变化说、火山爆发说、海洋潮退说、自相残杀说、温血动物说、哺乳类偷蛋说、物种老化说、地磁变化说等假说,还有听起来有点可笑的恐龙放屁说,其中比较靠谱的是诺贝尔奖得主阿尔瓦雷茨的“小行星撞击说”。

  在6500万年前的一瞬间,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17公里的超音速,猛然撞击在墨西哥湾尤卡达半岛上,击穿地壳并发生剧烈大爆炸,形成一个直径达180公里、深度3200米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产生了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和冲击波,引发了有史以来的特大地震和大规模火山爆发,超级海啸淹没了大陆,大量的火山灰抛入大气层中,遮天蔽日达数月之久,地球进入漫长黑暗的新冰期,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由此导致食物链中断,最终造成包括恐龙在内的75%以上的动植物灭绝,形成了地球地质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面对当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不能不引起深刻的反思。

小行星撞地球
小行星撞地球

  恐龙灭绝之谜,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到底孰是孰非,还是留待古生物学家们去揭秘吧。龙年临近了,触景生情,不禁联想到了恐龙与龙文化的关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话传说中的九不像动物,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自然界中显然是不存在的,但也不会空穴来风。关于龙的起源和原型,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蛇,有的说是蜥蜴,还有的说是鳄鱼。蛇虽有长长的身躯,但没有角,也没有爪,更不会飞,毒蛇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栗。蜥蜴、鳄鱼等面目可憎,与龙的祥瑞形象亦相距太远。笔者认为,龙的原形应与恐龙有关。

  龙身细长,有长长的身躯和尾巴,有角有爪,能走会飞;恐龙亦有长长的身躯和尾巴,有角有爪,能走能飞。龙有鳞甲,甲龙亦有鳞甲;龙能潜渊入海,恐龙亦善游泳;龙能腾云驾雾,翼龙也会飞行。恐龙高大威猛,是自然界中与龙的相似度最高的动物。

  在老家一带,每当夏天,东南沿海经常会发生龙卷风,乌云下面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滴溜溜地旋转,随之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儿便会暴雨倾盆,大人们说那是龙掉尾。古人不了解龙吸水的原理,以为是行云布雨的龙露出了尾巴。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神秘感,使龙渐渐演变成了一种能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神话动物。

龙吸水
龙吸水

  从龙文字的起源及演化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都属象形文字,有头有角有尾巴,有点像大口长身的恐龙状。小篆中加上了翅膀,左旁是龙口与头角讹变,右旁为龙身翻转飞翔的样子,读音像打雷时的“隆隆”声。

龙字的演化
龙字的演化

  恐龙已逝,龙骨尚存。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长角的,带爪的,展翅欲飞的,给古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而想象出有长长的身躯、有角有爪会飞的形象。经过千百年的美化加工,逐渐形成了龙的艺术形象。

  或许有人怀疑,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比人类早了几千万年,古人不可能见到过恐龙。固然,古人不可能见到活着的恐龙,但也会发现风化裸露或被洪水冲刷出来的恐龙化石。当古人发现这种张牙舞爪、体形庞大的怪物后,在现实中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动物,于是认为恐龙化石或是龙死遗留。在恐龙概念出现之前,这种化石古人即谓之龙骨。

裸露地表的恐龙化石
裸露地表的恐龙化石

  《易经》《山海经》《左传》《史记》等古籍中关于“见龙在田”等记叙姑置不论,古代科学著作中关于龙的记载也不胜枚举。中国最早的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载:“龙骨,味甘,平,无毒。生川谷及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该书成书于秦汉,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将龙骨列为中药上品。北宋《本草衍义》载:“西京颖阳县民家,忽崖坏,得龙骨一副,肢体头角悉具。”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载:“生晋地山谷,及泰山岩水岸土之中死龙处。”这些经典提到的龙骨是一味中药,有安神补精、生肌敛疮等奇效。从古籍经典描述看,所谓龙骨应是恐龙化石,说明古人已发现恐龙化石,并将之与龙骨等同视之。

  这种古老的龙骨验方,直到现在民间还在使用,是老家一带道地药材。《诸城县志》载:“这里的老百姓经常在砍柴时拾到龙骨,用以不慎把手划破时止血。”小时候,每当皮肤划伤,老人们就会从龙骨上刮下点粉末涂上,能够迅速止血消炎,不留疤痕,就像灵丹妙药一样。听老父亲说,20世纪50年代,他带队去修三里庄水库时,曾经挖出来几块龙骨,最大的一块有一人多高。三里庄水库离恐龙涧不远,应该就是恐龙化石。

  恐龙概念的出现,不过才一百多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用拉丁文给它起了个名字“dinosaur”,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实际上,蜥蜴虽然也是史前爬行动物,但不是恐龙。中国学者把它译为恐龙更准确一些,应与龙文化有关。对比恐龙化石产区与龙图腾出现的区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恐龙化石集中分布的区域,往往都是龙文化兴盛的地区。

  老家诸城一带,至今还有不少以龙命名的村庄地名,像龙家庄、龙宿村、龙治村、九龙埠、黑龙沟、黄龙沟、白龙山、龙弯头、龙脊岭、龙尾村、龙门口、龙泉村、龙溪村、龙池村、龙湾村、龙湾河、五龙河、九龙河、朱龙河、龙石头河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前,单是以龙命名的乡就有七八个之多,像龙溪乡、石龙乡、白龙乡、龙古乡、龙马乡、九龙乡等等。

  从前,龙是真龙天子皇帝的形象大使和专用词,象征着神圣、权威、尊严和吉祥,民间使用是犯谋逆大忌的。诸城一带有这么多以龙命名的乡村,不能不说与龙文化有关。在老家,从小就听说过不少龙的传说,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不少地方建有龙王庙。还有些传统节日也与龙有关,过春节要舞龙,正月十五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就连新婚被面也绣有龙凤呈祥的喜庆图案。

舞龙
舞龙

  在诸城南郊,有一座常山,因形似卧虎,原名卧虎山。山上有座龙神庙,因祈雨常灵,俗名常山,苏轼曾来此祈雨射猎。龙神庙附近就是龙骨涧,龙骨涧附近就是舜帝故里。诸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人中龙凤灿若繁星,帝王皇后,贤相名臣,文宗诗伯,代不乏人。众所周知的当代名人自不必说,上古明君虞舜、智圣诸葛亮、著名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名相重臣刘统勋、刘墉、窦光鼐,一大代表王尽美,著名作家王统照、诗人臧克家,还有诸城媳妇李清照等等,都是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仅有清一代,中进士者就达100多人,名列全省之冠。改革开放以来,“诸城模式”名扬全国。

  古老的东方有条龙,中国龙城在诸城。恐龙虽已绝迹,但龙文化仍然活在人们心中。这里生活着龙的传人,流淌着龙的血脉,传承着龙的精神,续写着龙的传奇。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