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加沙地带烽烟再起,中东局势面临冲击?
中新网10月8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新一轮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超5000枚火箭弹,随后以方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展开大规模报复行动,截至目前,双方已有近700人在本轮冲突中丧生。
巴以紧张局势为何骤然升级?这场冲突能否在短期内平息?中东局势会否因为此次冲突再次蒙上阴影?中新网特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董漫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展开深入解读。
当地时间10月7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一座巴勒斯坦公寓大楼爆炸,火球和烟雾上升。
巴以针锋相对,
此次冲突并非偶然?
“阿克萨洪水行动”——这是哈马斯方面发布的此次行动代号,意在“报复以色列亵渎位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这也被外界看作是这次冲突爆发的导火索。
以色列军方随即也针锋相对,向哈马斯目标发起了代号为“铁剑”的行动。
冲突发生后,立即引发全世界关注,残垣断壁和导弹横飞的画面迅速传遍全球各大社交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直呼:“很难描述今天的局势有多么史无前例。”
“此次冲突发生并非偶然。”针对此次冲突爆发的原因,董漫远如是说。
董漫远认为,冲突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旨在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两国方案”受到严重阻碍。
其次,自2022年12月,以色列六党联合政府成立以来,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迁就右翼党派不断扩建定居点,加剧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矛盾和巴勒斯坦民众的愤怒情绪,而主张以武力解决巴以问题的哈马斯,正好借助了这样一种情绪。
此次冲突是伴随着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的5000枚火箭弹开始的,随后以色列境内还出现了大量哈马斯武装人员,部分人员甚至是通过滑翔伞低空潜入以境内,以方包括兵营、装甲车基地以及定居点在内的多个设施遭受重创。
截至当地时间8日上午,已有超300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死亡,以色列在冲突一开始可谓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对此,余国庆认为,近期因内塔尼亚胡力推司法改革,导致以国内政局动荡,并出现了对国家政治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一部分以色列军警力量对内塔尼亚胡产生不满情绪,这明显影响了以国内安全部门面临外部威胁的判断,哈马斯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余国庆还指出,哈马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综合考虑后,选择在此时发起袭击。
战火或将长期持续,
哈马斯握有重要筹码?
冲突爆发后,哈马斯方面表示,“他们(以色列)肆无忌惮而不被追究责任的时代已经结束。”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直接指明:“哈马斯今天上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并强硬宣称:“以色列将赢得这场战争。”
双方剑拔弩张,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此次冲突长期化的担忧。
在董漫远看来,“冲突在短期内不会结束。”
首先,2023年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内外交困,司法改革遭到国内民众反对,内塔尼亚胡骑虎难下,不推进司法改革,不向其他右翼党派让步,那么本届政府很有可能垮台。
这种情况下,如果内塔尼亚胡不作出强硬回应,就无法迎合五个右翼党派的诉求,也不能在安全问题上笼络广大选民。
董漫远分析称:“他(内塔尼亚胡)既是在为以色列安全而战,也是在为六党联合政府合法性而战,更是在为其主推的司法改革而战,以色列在没有达到这一系列目的之前,行动是不会结束的。”
其次,董漫远认为,因为在此次冲突中受损严重,以色列也不能象征性回应后就草草结束军事行动,以方此次行动的规模和烈度,会超过以往几次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
另一方面,董漫远表示,哈马斯也意图利用军事行动,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扩大影响力。
他指出,哈马斯现在还有一个和以色列周旋的“大筹码”:哈马斯俘虏了几十名以色列军人,其中还包括一名将军。当以色列想对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甚至地面行动时,哈马斯方面就可以利用这些俘虏对以色列进行牵制。
余国庆也对此持相同看法,他预测,今后一段时间,以色列很有可能会向加沙地带派遣多批小规模特种部队,以寻求救回这部分被俘人员。
中东局势面临冲击,
地区和平会否被颠覆?
巴以“火药桶”的引爆也牵动着中东各国的敏感神经,本轮冲突是否会诱发新的地区战争?
对于此次冲突对地区局势的影响,董漫远认为:“可能会短暂迟滞沙特和以色列改善关系的步伐与节奏,但地区总体缓和局面不会受到根本性颠覆”。
当地时间9月22日,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以色列将与沙特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和平协议,这将大大推进阿以冲突的结束,并将鼓励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同时也将促进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
董漫远指出,哈马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挫败沙特同以色列寻求关系正常化的接触,但从全局来看,这次冲突只是一个局部紧张局势,还不足以逆转整个地区局势。
余国庆分析指出,从长远来看,这次事件也给了阿拉伯世界以及国际社会再次审视巴以问题的机会,虽然“两国论”已经获得多数阿拉伯国家的认可,但未来如何通过多边和平框架等机制去加以落实,也到了亟待思考的时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