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2年9月30日,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一家半导体材料企业,员工在检测硅片。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姜宁朋 周立波 刘晓娜
山东已累计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36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余家,贷款量年均增长率近180%;安排省级财政科技资金近8亿元,创新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3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尽管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但资金困难、融资渠道单一、缺少有效的抵押质押及其他担保措施,这些难题仍然困扰着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泰克)。
“投贷联动”方案的出现无异于救命稻草。它从股权、债权两个维度为星泰克提供支持,帮助前者争取到股权投资3000万元,而后又拿到了8000万元预授信额度。
星泰克的经历反映了山东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工作的努力,也是该省致力于将高技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缝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指导思想下,山东将资金链融入上述双链,打造了一套多渠道、多元化金融支持创新的“组合拳”,化解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是对双链融合落地的有力探索。
如何缝合“三条链”,将资金链融入创新链、产业链?“组合拳”新在何处?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相关处室了解到,该省围绕科技信贷、股权投资、科技增信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36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余家,贷款量年均增长率近180%;安排省级财政科技资金近8亿元,创新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3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财政投入的3倍。
全国首个科创金融试验区落地
“既没有土地,又没有房产,手里掌握的仅仅是20多项国家专利。”这是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程钰曾面临的烦恼。
作为济南一家环保新材料企业的负责人,他幸运地赶上“双碳”风口,却被资金捆住了手脚。金融支持创新,新政首当其冲。在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的协调下,齐鲁银行济南科技创新中心支行实地探访企业,被“科技型企业+国家专利+行业前景”组合打动,银行量身定制的“科融贷”系列产品诞生了。
这个贷款分两批次总额将近700万元,在7个工作日之内实现了放款,程钰用一纸专利换来了真金白银。
地处济南CBD核心地段的科技金融大厦是该市推动“双链”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王牌。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开表示,该企业为企业提供评估、担保、贷款、投资、交易“五位一体”的全流程服务。这里集聚了各类机构,抱团为企业提供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科创金融生态。
记者了解到,济南也以科技金融大厦为载体,建立了面向整个山东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评估、担保、贷款、投资、交易五个环节的有机串联。
2021年11月25日,央行、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根据该方案,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用科创金融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
将资金链融入“双链”
从外表看,坐落于淄博小城桓台县的长江国粮仓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规模不大,但在粮食机械细分市场上它却是妥妥的“隐形冠军”。但困扰该企业的难题是应收账款回款期长,资金链紧张。
恒丰银行精确摸准企业需求之后,“科技成果转化贷”便派上了用场。这一方式是该银行与山东省科技厅、各地市科技局合作,借助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的普惠金融产品。借助“科技成果转化贷”,上述企业及时获得了500万元的贷款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金融机构考察“高深莫测”的科技成果,顾虑在于高价值背后潜藏的风险。如何降低风险?科技部门出手了。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科技厅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与贷款贴息形成政策合力,解决了银行“敢于贷”“愿意贷”的长效机制问题。2021年底,他们出台再贴现科创引导管理办法,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精准滴灌和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定向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共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约8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发放科创票据再贴现128亿元,助力近110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通过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为45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3456.5万元利息补贴。
很多人注意到,10月7日晚上9点10分,烟台小城海阳西南海域3公里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了我国首次近岸海上卫星发射,将两颗试验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科技日报记者现场观摩了发射全程,了解到此次发射的幕后英雄之一为东方航天港。其运营主体是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有资金控股的新生力量。
“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创新资金多元投入。”这是山东用资金链支持创新链、产业链的重要特点。
科技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科技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企业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及“四新”“四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
推出众多“首创级”新手段
“往年参加竞技我们得到的是政策资金和投资,今年又获得了‘科创之星’荣誉称号,我们今后发展无疑又多了一个加分项。”
这是8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在2022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创新竞技)颁奖大会上见到的一幕。上述发言者是山东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文亮。他已经连续多年参与创新竞技。
记者连续跟踪创新竞技已有6年,该赛事通过“以赛代评”创新项目遴选方式,促进金融与科技结合。2013年以来,该活动累计有9104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参赛企业共获得银行授信支持35.6亿元,投资机构投资30.6亿元,其中部分优秀参赛企业已成功上市。
实际上,资金支撑创新与产业,可以实现“条条大道通罗马”,但前提是探索出“无中生有”的大道。
前不久,山东瑞烨法兰有限公司急需扩大产能,但1500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填补。经高端铝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认定和“山东省科技金融增信平台”出具等级融资报告,该企业与共同体产业基金、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授信意向,缓解了难题。
以其为代表,50家科技型企业通过上述方式获得金融机构信用贷款额度约15亿元。
对投融资机构来说,精准辨别某科技项目的市场潜力,是“金融放款”的前提。为解决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山东省科技厅将以上述做法为核心的产业认定作为重要手段,设立筛选优质企业和项目的第一道“安检线”,这一做法是全国首创。
据了解,山东独创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汇聚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企业,经过其认定的项目,市场前景和成长空间都较好。而上述增信平台则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社会义务履行、科技项目执行等大数据基础上,加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增信模型,在共同体之间实现互认协调,整合银行、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等金融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了“无抵押、无担保”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