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年,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的赵孟頫,为解好友周密的思乡之情,在家乡湖州作画《鹊华秋色图》,共怀“齐之山川”。画作甫一问世,便轰动画坛,无数文人墨客对鹊华胜地心向往之。
“一尖山,一平山,山头设色,汁绿极重。”画作中的鹊、华两山均在济南城北。海之右,济之南,与传世名画连接在一起,足见济南山水之胜。
明末诗人王象春写《鹊山》时记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于。”而对于华山,唐朝诗人李白则在《古风·昔我游齐都》中写下:“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历史上,鹊山和华山之间,原为鹊山湖。史书记载,鹊山湖最大时水域方圆20里。金元时期黄河屡屡决堤,窜入济水河道,黄河水泛滥,作为济水水量调节库的鹊山湖,逐渐沉积大量泥沙,湖底抬高,湖面退缩。
从坐船去往华山,到陆路抵达华山,作为古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最终只能在诗中读得到,只能从画中看得到,实为憾事。
为重现“鹊华烟雨”“齐烟九点”的诗意和画景,近些年来济南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恢复华山的山水风貌。
2017年,华山湖开挖。经过两期园林建设,如今,作为黄河旅游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历史文化生态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达6.2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达2.5平方公里。“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平临湖上出芙蓉”,一幅新的《鹊华秋色图》已经在泉城济南徐徐展开,实实在在,真实可感。
“跨越”
沧海桑田,大河不息。济南,黄河流经的城市,也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座城市。
一条河,一座城。《鹊华秋色图》中,鹊、华两山隔河相望,而隔河相望的,还有济南被黄河分隔开来的南北两地。如今,济南正在“跨越黄河”。新时代的“跨越”是黄河天堑从“水上横跨”发展为“水下穿越”,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相连相通到更高层级的相融相生。
2020年9月1日,济乐高速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黄河北岸的商河被拉进了济南市区1小时生活圈。
2021年9月29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隧道为助力和推动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北跨”战略、新旧动能起步区强力起势提供了交通的强支撑和新动能。
2022年1月18日,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串联起了济南历城、高新、济阳三区。
……
截至目前,济南现有15座跨黄河通道,规划建设12座,市域范围内平均每7公里、起步区范围内平均每3公里就有1处跨黄通道。
过黄通道正愈织愈密,北部新城与中心城区正加速融合发展,两岸要素自由流动,畅通无碍。
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济南趁势而起,勇抓机遇,展现担当。
日前,“山东这十年·济南”主题新闻发布会指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建设,享受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区合一”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拉开了济南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也为济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
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济南正稳健地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
如果说“跨越”代表着向外、向未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开拓梦想和发展希望,那么“底蕴”则代表着向内、向过去,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文明高度。
“底蕴”
作为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济南在“跨越式”发展中,一直不忘来处,涵养城市底蕴。
人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总不免要面临这样一个终极的灵魂拷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城市也一样。如一个人有自己的来处,一座城也有其自身的历史,而文化和文明的底蕴就在这历史的细节里。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的省会。提起她,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往往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古迹,“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是的,山水泉城,诗城词都。这是济南特别珍视、特别骄傲、特别愿意示人也特别愿意分享于人的一部分。
杜甫说:“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名士文化”已经刻进了济南的文化基因中。
曾巩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济南潇洒似江南”,曾巩的江西老乡黄庭坚,一生未至济南,但向往之意却在这句传颂千古的诗句中显露无疑。
元好问赞叹:“羡杀济南山水好,几时真作卷中人。”希望“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
赵孟頫咏诵:“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诗人王象春说:“水自内而外出者,天下唯济城己耳。”
济南人李清照和辛弃疾更像是宋代词坛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星子,一代诗宗王士禛言:“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舍“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时短情长,济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游历济南后写道:“我怀念满城的泉池,他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
“曲山艺海”,济南曾与北京、天津一起并称为曲艺的“三大码头”。梨花大鼓、山东快书、章丘梆子、五音戏、落子……南词北曲在老济南荟萃,名家大师在老济南云集。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二安文化、曲艺文化,还有正在深入挖掘和阐发的黄河文化……文化、文明不断塑造着济南最美好的城市气质,是济南最厚重的底蕴、最鲜明的符号和最可贵的资源。
2021年8月30日,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济南位列其中。
日前,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圆满收官。作为一年一度的泉水盛会,泉城市民与海内外友朋通过线上、线下,相聚于泉边、云上,共同感受泉城之魅力,感受泉城人爱泉、护泉、敬泉之深情。济南国际泉水节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和文明交流舞台,在这里,人们不断认识济南,慢慢了解济南,逐渐爱上济南。
今年5月1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驻济省属国有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济南有十大优势,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品质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厚重淳朴。
也是在日前,济南市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济南要提升核心价值引领力、城市文化驱动力、公益志愿感召力、城市品牌影响力、城市创意创新创造力、公共服务保障力、开放沟通拓展力、宜居宜业宜游吸引力、社会治理协同力、城市形象传播力,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
发掘硬优势,提升软实力。硬优势在“跨越”中体现,软实力在“底蕴”中涵养。硬优势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但归根结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入选第一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区)名单,作为山东省首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城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济南,这座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城,始终关注城市里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
她曾走入传世的名画中,因为山水之胜。而今天她正努力走入每一个热爱济南的人的心中,“清醒的合理的”,成为你心中那座独一无二的济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