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1日电(朱亚菲 夏东明)“工匠精神,不只在于高超的手工与技艺,更在于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只要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努力工作,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匠心’。”
山东省党代会代表、中国石化钳工技能大师、齐鲁石化生产运行维护中心烯烃机修车间李震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人这一辈子,要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好。”自1995年工作以来,李震驻守检修一线,扎根基层,一直从事机泵检维修工作。
2015年6月,作为齐鲁石化重点改造增效项目,齐鲁乙烯动力站发电机组检修改造拉开帷幕。
作为一名机修人,李震认为在乙烯装置工作了几十年,不亲手干一次辖区内的核心大机组,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于是,李震毫不犹豫,冲了上去。
由于设备停用搁置近15年,且检修项目点多、线长、面广,技术资料匮乏、缺少现成经验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拦路虎”。
李震迎难而上,摸着石头过河,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把质量关,在检修最关键的改造阶段,多次发现改造设计缺陷并及时解决。
经过近十个月的施工,濒临报废的设备重获新生,每年为公司增效3000多万元。
2017年齐鲁石化大检修,李震作为项目负责人,深知此次检修是自1998年投用以来深度、难度最大的一次。于是,他又开启了没日没夜的“战斗”模式,全身心投入到压缩机组检修中去。
如果把乙烯装置比作一个人,那么核心设备GB-1201裂解气压缩机组就是齐鲁乙烯装置的“心脏”。为了把“心脏”研究透,李震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为做好这场“心脏”修复术。
从站着看,到自己干。大机组每到检修,只能依靠“外委”,一直是公司设备运行维护专业的一个心结。
“经验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哪来的经验!”作为检修项目负责人,任务抢到手,责任肩上扛,李震带着大家一起攻克这块儿“硬骨头”。
自检修开始,李震便将作息调整为“检修模式”,每天早来晚归,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三分钟用。
在顺利完成自主检修,打破外方垄断的基础上,李震还发现了机组设计缺陷,通过创新性改造,成功解决了安装之初便存在的气封漏气问题,有效保障了乙烯装置长周期安稳运行。经过27个日夜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兑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承诺!
检修后的第二年,齐鲁乙烯装置刷新了投产以来新的产量纪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多年来脚踏实地工作的李震,各类奖项纷至沓来,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平凡人也能拥有一颗“匠心”。
2018年9月,李震参加了山东省第九届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个人第一名,团体一等奖,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在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大赛中,李震以锉配件公差小于0.01毫米,也就是小于六分之一头发丝的厚度,拿到了锉配件项目全场最高分。摘得机修钳工赛项第一名,团体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实干中提升技能”是李震一贯坚守的工作原则。几十年来,李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检修经验。
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技术,先后完成了重要机组检修和改造8项,发表论文1篇,编制乙烯装置重点机组标准程序指导书36项,推进设备标准化程序作业,有效保证检修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并多次解决了大机组运行中的疑难故障。
李震把做好精神层面的传帮带看得比什么都重。他说,一个 “工匠”的使命,就是要把自己的手艺和作风传给后来人。
李震对他的两个徒弟从没“心慈手软”过,还时不时给他俩泼一盆冷水。这也为两位徒弟补齐理论短板,日后成为行家里手奠定了根基。
李震用类似师父帮自己磨练意志的方法,带出了两个徒弟,一位是现任烯烃机修车间主任的杨露,一位是获得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竞赛一等奖的戴天明。
有技术才有力量。李震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大国工匠荣誉称号。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精神和技术的传承。
成绩属于过去,荣誉是新的起点。李震说,作为山东省党代表,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感到很荣光。返岗后,他要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同事们,让职工们鼓足干劲,多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