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正文
“绿色”新阶段,山东农业如何拓宽发展新空间
2022年04月11日 17:55 来源: 山东深观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21年起,农业农村部开始在全国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山东农业需要准确把握绿色发展进入集成改革新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夯实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产业支撑。

  新阶段,新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曾经一度导致我国出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退化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等突出问题。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实践,正是在积极治理这些突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展开的。由于认识的渐进性,这些政策更多是针对当时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和主要矛盾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必要应对,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管一段、各管一块,甚至交叉重叠等问题,很难彻底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供给适应性不强的状况。

  面对这种情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随即,作为一项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谋划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在全国迅速推开,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进入集成改革新阶段。

  农业绿色发展集成改革,重在绿色发展,要在稳产保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而是要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数量、质量和多样性上的有机统一。这既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更是系统谋划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

  图片

  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是攸关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的四个基本维度。其中,品种培优,包括培育新品种、提纯复壮地方品种和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等,是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品质提升,包括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投入品、集成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净化产地环境等,是关键性技术举措;品牌培育,包括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促进品牌营销等,是重要支撑;标准化生产,包括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及通过各种方式、各类主体推拉促带标准化生产,是基本手段。在确保“产出来”的基础上,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强化农产品投入品使用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等“管出来”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四足鼎立、六位一体”的政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子系统内部又逻辑严密、自成体系,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的政策框架和系统解决方案。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高屋建瓴创设农业绿色发展集成改革的政策框架,归并整合、优化提升现有政策,系统解决了过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分散、平均用力、内容庞杂等问题。同时,与时俱进改变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概念和工作推进机制。比如,传统产品意义上的“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自2017年以来就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中的无公害农产品概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提高的实际需要。为此,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出了新的产品意义上的“三品一标”概念,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此外,农业农村部把生产意义上的“三品一标”和新的产品意义上的“三品一标”作为统领农业绿色发展的两个抓手,改变了过去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做法,理顺了工作推进机制。

  图片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从发展趋势看,山东推进农业绿色集成改革正当其时。消费者支持已经成为推动各地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有机产品为例,据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我国获得认证的有机作物种植面积和有机产品国内销售额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前者增长了4.6%,后者则大幅增长了18.6%。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省域塑强农业发展优势的重要选择。目前,浙江、江西、青海、山西、海南等省份都已经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动本省域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已经从“要我发展”进入“我要发展”的阶段。

  从发展基础看,山东农业绿色发展既有优势,也有短板。一方面,农产品品牌培育走在前列。截至2021年末,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企业达到2033家,产品4511个,整体发展规模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总数分别达到70个和600个,“齐鲁灵秀地 品牌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还在路上”。由于农业生产者技术选择的惯性和路径依赖,全省农业投入品使用总量仍然较大。2020年,山东化肥施用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亩均化肥施用量达到46.6斤,化肥使用强度远超国际公认施用安全上限。因此,山东必须抓住农业绿色发展集成改革的有利时机,全面提高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更好地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持续争先进位。

  图片

  拓展山东农业的“有为”空间 

  山东较早发布了省级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全省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要在细化方案、狠抓落实的同时,努力破难点、创亮点、争试点,努力拓宽山东农业绿色发展空间。

  突破种业发展瓶颈。当前,科研院所仍然是山东种业研发的主力军,种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种子企业规模较小。2020年,我省种子企业销售额89.63亿元,而德国拜耳一家的销售额就达到106.7亿美元,是全省企业销售额的8倍还多。作为山东种业的龙头企业,登海种业年销售额达8.2亿元,仅相当于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的30%。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种业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现代育种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建立共享技术平台,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种业集群。

  提升盐碱地绿色开发技术水平。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承载着在盐碱地综合治理等方面走在前列的使命。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东营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黄三角农高区,积极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耐盐碱功能粮食、中草药、牧草、肉牛等优势特色物种,吸引国内外种业强企、名企、龙头企业进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种业生态系统,推动盐碱地种业由大变强。同时,全面提升盐碱地绿色开发技术水平,开展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探索水肥一体化示范模式,建立滨海盐碱地“粮经饲”并举的多元化种植技术体系。

  提高部分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山东大豆、玉米、马铃薯等部分农产品凭借自然禀赋、集群效应、育种研发等因素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产业政策、种植习惯、机械化水平等原因,这些产品发展潜力并没有完全释放。要发挥嘉华股份等大豆深加工企业带动作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建立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活跃山东大豆交易,打响“山东大豆”品牌。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技术和烘干能力,培育抗腐烂、抗毒素玉米新品种,为玉米全产业链开发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要争取国家马铃薯全产业链开发试点,发挥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等企业在育种领域的优势,建立马铃薯全产业链开发推进机制,探索马铃薯蛋白质、纤维、变性淀粉及功能性食品等深加工技术,提高马铃薯深加工能力,引领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开发。

  作者:樊祥成,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