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女员工受侵犯事件,引发社会全面深刻反思,这其中包括对“酒桌文化”“陪酒文化”的批判。不过笔者发现,部分舆论似乎过于偏激,错把矛头对准了山东“酒文化”。
社会对山东“酒文化”误解深矣!
在外省人眼中,山东人个个能喝酒、且酒量特大,有朋自远方来,不醉不归,不喝倒不算喝好,好客山东,在某些人嘴里,不知怎地就成了好“酒”山东,其实,这都是对博大精深的山东“酒文化”的典型误解。
更有甚者,外地人到山东,常常被先入为主灌输一些偏见:到山东,不喝酒哪能交上朋友!在山东,不喝酒哪能谈成生意!这次阿里巴巴员工在山东酒局之后发生的侵害行为,更加深了这些误解。
山东“酒文化”,并非一些人口中那么“匪气”和“阴暗”,凭良心说,相反是一种带有原始淳朴民风的豪气和饱含孔孟儒家思想的社交文化。
长居山东,大大小小的婚宴、谢师宴、商务宴等等,笔者也参加了很多,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山东酒风早就没有以前那么强悍了,“喝倒才算喝好”的时代早已经过去,特别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山东社交场合的酒局少得可怜,朋友之间约聚时,大多适可而止,传说中的豪饮强灌几乎看不到,主客之间互相体谅、包容,饮酒量力而行。
再说交朋友,山东人并不认同主要是靠喝来的,而主要是看能不能谈得来。只要性情相投,喝白开水也能交朋友。谈生意更不局限于酒桌,从济南张庄山东茶城号称“江北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你就会明白,茶文化的流行,早已让生意人走出酒局,走出另一片蓝天。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山东频道
山东“酒文化”遵循君子之道,非昏庸腐败代名词
女员工被侵犯事件曝光后,阿里巴巴旗帜鲜明地宣称反对“陪酒文化”,更有人说“陪酒文化”出自山东,都是山东“陪酒”规矩惹的祸。这“锅”,山东“背”得更冤。
即便是在传统的山东酒文化中,“陪”字也并非阿里巴巴官方声明中所指强迫女士陪酒的“陪”。
在山东文化语境中,待客之道,序之以礼。山东酒桌座次和全国其他地方迥然不同,主客分明,尊客为上,主人当陪衬,谓之“主陪”。主陪居中,因古礼尊右为上,所以主宾居右,主陪的对边和两侧,则序之以二、三、四“陪”。由此可见,陪,并不是商品经济大潮中的陪酒的同一涵义,山东酒文化中的“陪”,乃是按照传统文化相对客人而言的主人一方的统称。
开席后,主陪先带三个酒,表示对来客的欢迎和尊重,再由副陪敬酒,客人可量力而为,“我干了,你随意”。主客基本上都是在清醒状态下谈天说地,交流感情。妄自将商品经济语境下贬损女性人格和违背女性意愿的酒桌暴力“灌酒”的帽子倒扣在山东,说“陪酒文化”源自山东,那就明显是张冠李戴、添油加醋,污名山东了。
“山东正规酒局,绝对没有灌女士喝酒一说”“问题出在人身上,男高管居心不良,和山东有什么关系”……很多山东人在社交平台发声为山东“酒文化”正名。
从客观上说,山东这次“背锅”,亦需要反思,外界对历史上山东人好酒的陋习印象虽不见得准确,但也有一定历史原因和极个别案例,需要山东人在当代生活中自省和摒弃。
资料图:青岛国际啤酒节。李璐 摄(图文无直接关联)
罪恶就是罪恶,与文化毫无关联
“什么现象都扣上‘文化’帽子,这太荒唐了!所谓‘酒桌文化’‘陪酒文化’实际上是陋习,是一种酒桌上的歪风邪气,它玷污了文化的名声。”山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马广海告诉笔者,阿里巴巴女员工受侵犯事件,与陋习有关,喝酒不过是一种幌子,是撒酒疯、行龌龊之事的“遮羞布”。同时,阿里巴巴女员工受侵害事件,折射出当今职场一种不对等的权力规则:上司对下属、强者对弱者、男性对女性,用逼人喝酒来彰显权力和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讲师、博士董文强也在对比古今酒桌礼仪中谈到,现在的酒桌文化与古时不能同日而语。古代帝王宴请大臣、祭天祭神等都离不开酒,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礼仪。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把酒言欢、曲水流觞,重情怀、重氛围、重境界,更重酒品。大多点到为止,不失礼节,正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酒也被寻常人家用来彰显待客之道。
而反观当下所谓的“酒桌文化”,根本不能称之为“文化”。它掺杂了人情世故、面子关系、权力博弈等复杂问题,最多是披着文化外衣的糟粕,拉低了文化层次,这种糟粕也不独存在于山东,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何根除当代全国酒桌宴席上的“歪风邪气”?马广海认为不能单纯依靠法律外在的约束,还要有道德文明范畴内的行为规范。中国是有深厚传统文明礼仪资源的国家,古时以礼治世,教化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君子慎其独也”,都是在道德领域形成有约束力的规范。
客观地说,山东“酒文化”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成分,同时也夹杂有陋习和糟粕,作为当代人,应该弘扬精华,摒弃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