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区“活化”“红绿资源” 描绘发展新画卷
2022年06月08日 17: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沂蒙老区“活化”“红绿资源” 描绘发展新画卷

  中新网临沂6月5日电 (李明芮 梁犇)“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一曲《沂蒙山小调》拉开了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沉浸式情景剧《歌声里的红嫂》序幕,这是《沂蒙四季·红嫂》的最新剧目。

沉浸式情景剧《跟着共产党走》正在上演。 粱犇 摄

  鲜活的历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沂蒙革命老区山东临沂“活化”运用“红绿资源”,一幅红色文化繁荣、民众生活殷实、绿色生态优美的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底色浓

  “老乡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识字班……”常山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内,沉浸式情景剧《识字班》正在上演。旧石磨、老房子和演员们身上破旧的衣裳,让现场观众“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沂蒙老区。

沉浸式情景剧《跟着共产党走》正在上演。 粱犇 摄

  沂南县常山庄村地处八百里沂蒙腹地,是沂蒙精神和沂蒙红嫂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沂南县常山庄村在保护、升级的基础上,将红色与教育融合、观光与体验结合,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红色金融纪念馆等集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影视拍摄等功能为一体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深耕红色资源,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1年沂南县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依托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旧址、老房子、老院落,再现当时生活场景,改造了7处沉浸式小院,以“普通百姓,国家英雄”的沂蒙红嫂为主线,挖掘红嫂感人故事,形成《妇救会》《民兵连》《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7部剧目。

游客体验磨豆腐。 粱犇 摄

  据山东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景区办公室主任赵瑞祥介绍,乘着红色研学的东风,景区将区域内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培育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引进红色研学培训、教育机构。据统计,沂南县每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00余批次,学员20余万人次。

  红色资源被“活化”,昔日“沉寂”的乡村焕发新生。常山庄村通过构建研学、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发展体系,叫响“红嫂”旅游品牌,壮大集体经济。

沉浸式情景剧《识字班》正在上演。 粱犇 摄

  赵瑞祥说,景区提供就业岗位,聘用村民为职员;孵化村民以当地土特产和红色资源相结合,开办商铺做店员;鼓励村民参与沉浸式情景剧当演员。“现在常山庄村全部的村民都脱了贫,每个人每年平均增收1000元至3000元(人民币,下同),村民全部走上‘幸福路’。”

  “红色是我们最亮的底色,未来景区将以当下流行的方式,结合红色故事与剧本杀,不断为游客创新打造全业态的体验,充分展示好老区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赵瑞祥说。

  截至目前,沉浸式小院演出累计接待游客820余批次、6万余人次。山东已向全省推广红嫂故事沉浸式小院演出形式。临沂还先后推出500余种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规划红色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革命场景体验、沉浸式小院演出等红色旅游项目120余个,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

  绿色生态留住最美乡愁

  远山如屏,沟谷深邃,有大片的栗园,有自然形成的湖泊,青山绿水环抱……兰陵县压油沟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保留了古朴的自然风貌,石头房、石板路、斑驳的木门,让游客回味山村田园生活。

红嫂家乡旅游区局部风貌。 粱犇 摄

  “我们在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绿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都回来创业,开发出集手工体验、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度假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压油沟村党支部委员潘国彩说,如今的压油沟村已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涨到现在的2万元以上。

  据潘国彩介绍,2016年压油沟村开始实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采取集中搬迁安置政策,建设四栋80套的安置小区对原居民进行搬迁安置。搬迁后,对原有的老房屋进行评估,通过转让、租赁或者入股等形式由压油沟村所处的旅游景区公司统一进行保护性修复加固,在不改变原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成为民宿、传统作坊等经营场所。

压油沟风貌。 粱犇 摄

  “2016年,刚知道村里搞扶贫旅游开发,当时我是第一个签字同意拆迁的,2017年的时候,村里就说,我们贫困户可以免房租在这做生意,所以我就开了个咸菜坊。”海燕说,她如今在压油沟景区内将传统的老咸菜做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年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

  压油沟村乡村旅游项目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庄脱贫致富。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压油沟景区于2018年启动了二期压油沟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建设。据兰陵县苍山街道小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景永东介绍,该项目涵盖14个村、8500人,辐射带动贫困户302户、511人。

海燕的咸菜坊。 粱犇 摄

  景永东说,现在已有58个特色项目落户园区,有盆景园、贡菊园、月季园等,改善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小东山村依托盆景资源优势,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平均一年可以获得4万-5万元的报酬,实现了‘家中迎客,留住乡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