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于江涛:27年扎根一线,从技校生到全国劳模
2022年06月01日 09:30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5月29日电(梁犇 刘芳芳)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开幕。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在济南参会,现场聆听工作报告。

  于江涛,技校毕业,扎根生产一线27年;他专注创新,近年来完成课题200多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创效过亿元;他10年潜心攻关,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装置3D建模,独创虚拟生产装置模拟系统;他开设“劳模课堂”200多场,培养出多名集团公司专家和技术骨干……

  他先后获得齐鲁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首届“十大创新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4月27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石化30项参展成果之一,于江涛的创新成果亮相创新交流大会深圳会展中心。

  从技校生的起步

  17岁技校毕业进厂时,于江涛曾一度陷入迷茫。因为他感觉在人才济济的炼油行业,无论拼学历还是论经验他都得“靠边站”。

  常减压装置是原油入厂的第一关。这个装置自身吃“粗粮”,加工劣质原油为下游产“细粮”,是“难伺候”的装置。装置设备多、流程杂,光换热器就有200多台。人置身装置中,“看不到天”,管廊纵横交错。

  为了吃透这样的装置,于江涛铆足了劲儿。有时下了班也不回家,在现场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没多久,进厂时还犯难的于江涛变成了同事眼中的“活流程”。

  2007年,在山东省举办的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一举夺得“常减压蒸馏操作工”和“计算机多媒体操作员”两个项目竞赛的第一名。

  2008年,齐鲁石化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提上日程。于江涛作为常减压装置的技术骨干临危受命,被抽调参与新装置的建设开工。作为企业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在初期主要负责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施工检查监督,以及编写操作规程、装置投料开工方案等工作。

  面对5000多张图纸,于江涛吃住在现场,争分夺秒。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100多项设计漏洞,火速整改,为新装置中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后,于江涛更加清楚装置要想开得稳、跑得快,优化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装置稳定后,他逐渐摸透了减压塔的“脾性”,带领团队实施抽真空改造,实现蒸汽节约最大化,第一年就节约了8000余吨蒸汽,大大降低了成本。

  攻关创效过亿元

  2014年,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江涛有了更大的创新平台。自此,每月两次技术攻关,围绕生产问题开“诸葛亮会”,深入装置现场破题解惑,成为于江涛的“规定动作”。

  于江涛主张首创原创。他认为,既然是攻关,就一定要解决瓶颈问题,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常减压专业的“大拿”。

  炼油厂第四常减压装置电脱盐运行效果差,能耗高,影响装置稳定运行。于江涛组织工作室成员查找原因,开展技术攻关,制定了改进方案。方案实施后,电脱盐罐运行稳定,四常装置电脱盐罐7台变压器实现档位下调一档,降低了电耗,短时间内实现节电60余万度,节能效果显著。

  近年来,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攻关课题200多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0多项荣誉,累计创效过亿元。

  于江涛大胆打破厂际界限,和下游装置开展互动,与兄弟单位联盟攻关,为破解生产难点和技术瓶颈共商点子、共谋高招。牵头和烯烃厂创新工作室联合攻关,解决了脱戊烷油非芳含量高、溴价高等生产瓶颈,成功实现了两套装置双赢。

  工作室成立以来,于江涛开设“劳模课堂”200多场,带思想、带技能、带作风,吸引了一大批员工积极参与。

  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多名工作室成员成长为集团公司专家,很多转岗员工成为了岗位技术骨干。

  十年独创装置模拟系统

  装置里的重要设备,职工平时很难看到里面的构造。除了查初始设计资料外,就只能待几年一次的大检修时一窥究竟。

  能不能让员工随时看到装置内部结构呢?想到这里,对每一条管线、每一台设备都如数家珍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

  于江涛自己也没想到,一个闪念几乎占据了他10年所有的业余时间。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flash制作的于江涛找来了四常装置建设时和近年来所有改造过的流程图,自学3D绘图和动画制作软件。

  10年时间,凭着一股钻劲儿和韧劲儿,他绘制了1000多个阀门、5000多米管线、100多个塔器、几十万个内构件,录入了几百万个数。

  他硬是把整套常减压装置完整、准确、立体化的呈现出来——工艺流程、物料走向和设备管线内外部结构一目了然,各类机泵参数、管线材质等数据一应俱全。

  于江涛没有止步,又用了一年时间将VR虚拟现实技术与3D模型结合,开发出了虚拟生产装置模拟系统,为生产优化、设备维护、员工培训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个由员工自主研发完成的虚拟现实项目。

  这项工程如果交给专业公司去做,至少需要几百万元的投资。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向于江涛伸出了橄榄枝。这些企业不仅给出了不菲的待遇,而且能让于江涛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但是,于江涛始终不为所动,27年来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

  “为国家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无与伦比。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于江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