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满弦而发。2月16日至17日,济南各区县党代会相继开幕,吹响了再次出征的嘹亮号角。经过充分准备,来自各行各业的党代表们走进会场,带着党员群众的重托和期望,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共商未来发展大计。
随着大会开幕,各区县党代会报告密集公布。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各区县用翔实、积极、科学的发展目标,共同勾勒出济南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激励人心,蓝图催人奋进。对照未来五年规划目标,各区县砥砺奋进再出发,一个日新月异的济南正稳步走来。
历下区:
担当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全面开创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
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下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历下区委书记杨传军向大会作报告,总结历下区过去五年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经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杨传军表示,今后五年,是历下全面推进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的黄金期、机遇期、关键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扛起“走在前”的光荣使命,彰显“排头兵”的责任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楫扬帆、勇立潮头。
结合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落实上述发展思路,重点突出“六个建设”、实现“六个一流”:
建设集约集聚集群的“经济中心”,构建一流产业生态。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总部经济、商贸流通在全省领先地位更加巩固,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总量保持全省前两位,人均GDP达到5万美元以上;税收“亿元楼”超过60座,其中“月亿楼”5座以上,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区域引领地位和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建设精致精细精美的“魅力之区”,彰显一流城市形象。中央商务区强势崛起,改造后的明府城投入运营,长岭山片区初具规模,成为展示强省会现代化形象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区域,对全区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市更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空间格局疏朗有致,建筑形态高低错落。城市管理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标准,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城市功能形象和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创新创优创先的“开放门户”,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建立起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市场规则制度体系,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抢抓建设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积极承接金融对外开放创新试点项目。到202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超过160亿元,外资法人机构达到260家以上,城区国际化元素显著增加,以更加开放、大气、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建设民族民俗民间的“文化名城”,构筑一流文创高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泉水文化、红色文化,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与科技、商贸、金融、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历下文创品牌和龙头企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跻身全国前列,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焕发出时代光辉。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福地”,提供一流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基础教育迈入全国一流行列,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辖区各类公园总数超过120个,“山、泉、湖、河、城”自然风貌特色更加凸显,园林绿化水平成为全省标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历下”,完善一流治理体系。民主法治建设纵深推进,依法治区理念深入人心;建成“全覆盖、全要素、全能型”网格化治理体系,高频为民服务事项和为企服务事项均可在网格内办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逐步覆盖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建成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区、诚信城区、和谐城区。
市中区:
突出“三个关键”强化“四个支撑”
奋力开启建设发展新篇章
2月1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市中区委书记刘科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市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中心任务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风险两大任务。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保质、质中提速,正确处理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力争把各领域各环节风险化解在源头、消除于未然,“致广大而尽精微”。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防范化解风险紧密结合,着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在防范化解风险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制度机制三个关键。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加深层次,推动更多高端产业、高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打造全市改革开放重要窗口和示范高地。强化社会治理,是增强社会活力、和谐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机制,是关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问题,要通过制度机制的科学构建、有效运转,推动各级干部归位在位在状态、履职尽责尽全力。
强化战略、空间、产业、生态四个支撑。实施大战略,是市中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要举全区之力实施好济南中央活力区、济南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市级战略,释放活力品质乘数效应、筑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势头。拓展大空间,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根本要求,要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统筹好谋划、拆迁、供地、建设、管理,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体系。做强大产业,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动力,要坚持“产城一体、以产兴城”,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凸显城市经济新特征。优化大生态,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整体协同,全力构建以政治生态为统领,以市场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为重点的一流发展生态体系。
槐荫区:
追逐“西兴”,承载美好!
槐荫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砥砺奋进新征程,继往开来谱新篇!中国共产党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孙常建作报告。报告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槐荫将积极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西兴、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等历史性机遇,坚持“125510”发展思路不动摇,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槐荫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实力全面跃升。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迈入“千亿俱乐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力争到2026年,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主导产业能级大幅跃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均衡协调、深度融合,消费不断优化升级。科创要素全面赋能。全球高端人才、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承接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各类创新平台、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开放格局全面拓展。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显著提升,京沪会客厅、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旅游集散地枢纽、交通枢纽、消费物流枢纽等功能不断强化,与沿黄九省城市区县交流协作取得重大进展。“青年友好型城区”创建深入推进,区域辐射力吸引力持续增强。坚持改革创新引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城区现代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文化显著提升,让槐荫看得见都市繁华,记得住乡韵乡愁。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现代化水平,把最好的资源提供给群众。
天桥区:
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确保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奋斗目标为:强区地位全面塑成,成为强省会的战略引领高地、产业支撑高地、动能策源高地、城市隆起高地,由地区中心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综合实力全面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县(市)区中位次明显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产业质效全面升级,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起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魅力全面彰显,成为宜居城区、绿色城区、韧性城区、智慧城区、人文城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泉水常涌的生态特色充分彰显;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省会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基本建成,康养天桥品牌基本塑成;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构建起黄河战略引领下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包容、诚信、图强”的天桥精神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
历城区:
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
历城聚力实现“七个新提升”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区委书记张军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坚定不移锚定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总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全力打造“东强主战场、中优增长极、南美新样板、北起协同区”;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深化“四个历城”建设,全力打造“科创承载地、智造隆起带、文化新地标、品质新高地、生态示范区”。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历城区建立目标体系、细化任务要求,聚力实现“七个新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体经济支撑力、科技成果转化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文化事业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实现新提升,社会事业实现新提升,党的建设实现新提升。
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努力开创“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第一个“4”就是突出做好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第二个“4”就是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第一个“3”就是聚力实施载体建设、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三大攻坚行动”;第二个“3”就是着力强化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发展环境“三大服务保障”。
长清区:
解放思想 务实担当
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长清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于开幕。会上,长清区委书记肖辉向大会作报告,总结长清区过去五年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经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肖辉指出,今后五年是长清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五年,也是蓄势突破、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立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要清醒判断“时”与“势”,准确把握“危”和“机”,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长清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后五年,长清区在继续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泰一体化、西兴“三大机遇”,大力实施大融合、大引进、大合作、大建设“四大战略”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差异发展、精准精细,强力推进文化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医养康养活力区、中医中药特色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智能制造先进区、科教产业融合区“七区联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
在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上,肖辉提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下达的预期目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按照“优一强二增三”的原则,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可支配财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城乡布局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有序展开,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均衡配置,城乡融合度不断加深,“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显现。
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凝聚力、引领力、创造力更加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土文化传承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法治长清、平安长清建设纵深推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党建质量显著提升。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标本兼治综合效应逐步彰显,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更加有力,广大党员干部信念更加坚定、作风更加过硬,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章丘区:
未来五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区50强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章丘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代表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力争2026年突破1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2026年突破120亿元;经济发展及质量核心指标稳定在全省县(区)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区50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50强。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章丘区提出将打造热度高的科创新城。到2026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80%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万件。打造产业强的智造高地。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数字经济比重达到55%,四大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打造环境美的生态绿城。完成碳排放达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4.7%,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7%以上,生态环境从局部修复治理向整体涵养改善转变。打造品牌靓的文旅名城。到2026年,年接待旅客突破1500万人次,文旅总收入200亿元以上。打造幸福满的康养福地。
济阳区:
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一座未来之城、希望之城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济阳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区委书记秦蕾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未来五年,未来五年,我们的任务是“撤县建区”,放大“区”的优势,彰显“区”的特色,打造“区”的形态,努力在黄河以北这片广袤的沃土上,打造省会济南未来之城、希望之城。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这是一个产业充分发展、实力大幅提升的新城区。人才荟萃、万众创新、百业兴隆,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家家企业茁壮成长,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优势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十四五”既定任务目标提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
这是一个格局大气开放、视野更加宽广的新城区。拥有更加开放的机制、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放的队伍,开放发展成为全区上下的行为准则,全面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现代化气息充分彰显,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交通体系顺畅通达,区域联动协调高效,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担当更重要角色。
这是一个人城融为一体、生活更具品质的新城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孩子们开心成长、老年人舒心长寿,每一个生活在济阳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城市更新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更加成熟,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处处彰显浓浓的人情味、烟火气和文明之风,逐渐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之城”。
这是一个水韵魅力彰显、生态特色鲜明的新城区。“水”和“绿”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城市因水更灵动、因绿更清新,“黄河岸边一座城”的大美意境清晰呈现。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天蓝、地绿、水清成为生活新常态。
莱芜区:
到2026年,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
未来五年莱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建设实力强劲的现代化新莱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市的比重逐年提升。到2026年,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亿元、3000亿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新莱芜。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形成。到202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45%,莱芜成为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莱芜。到2026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双碳”工作达到国家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6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城市建设有机更新,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环境更加优美。????
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莱芜。乡村振兴率先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帮扶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育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到202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5万元和3万元,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建设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基本建成以党建为引领的社会治理体系,法治莱芜、平安莱芜、智慧莱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政治生态更加优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钢城区:
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钢城区未来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高质量。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支撑强劲有力,服务业量质齐增,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GDP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1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3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占GDP比重在5%左右。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等短板不断补齐,人口加快集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左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典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干部队伍更加担当作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形成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生态风清气正、社会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平阴县:
实现“六个跨越”共绘现代平阴新画卷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平阴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县委书记王秀成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未来五年,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是37万平阴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是平阴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应有的担当和应作出的贡献。通过实现“六个跨越”,让平阴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汇聚成开放、实力、康养、精致、魅力、幸福的现代平阴新画卷。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在融入省会上实现跨越,开放平阴焕发新气象。企业对外投资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在工业强县上实现跨越,实力平阴迈上新台阶。到202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
在特色产业上实现跨越,康养平阴取得新突破。玫瑰、阿胶政策推动体系更加健全,品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更加完善。产加销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小企业不断涌现,特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在城市发展上实现跨越,精致平阴达到新水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扎实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城市供给更加丰富,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街区量质齐升,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生活需求不断满足。东部产业新城面貌一新,成为产城融合示范样板。
在乡村振兴上实现跨越,魅力平阴展现新风貌。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在民生改善上实现跨越,幸福平阴交出新答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衣食住行康养育”水平明显提升。
商河县:
锚定再造一个“新商河” 绘就幸福新画卷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立足再造一个“新商河”,实现“四个明显、四个打造”。
经济总量明显攀升,打造综合实力更强的新商河。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分别冲刺500亿元、50亿元大关,在省市位次明显前移,争坐鲁西北地区各县(市)区“头把交椅”。
城乡融合明显加快,打造发展环境更优的新商河。双向城镇化步伐提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县城发展框架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1%。
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打造发展成色更足的新商河。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基础设施更加利民便民,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涉及“一老一小”的教育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卫生健康事业长足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指数稳居全市前列,持续锻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
干部精神面貌明显提振,打造发展活力更旺的新商河。干部对商河的归属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对商河加快发展的信心更高、干劲更足,谋划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科学性明显提升,形成善谋划、善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彰显“团结高效、乘势而为、砥砺担当、敢于胜利”的新时期“商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