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赢的是生态!黄河“对赌”近一年,鲁豫双赢!
2022年02月10日 09:58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而山东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早已谋划部署,去年4月,山东就与河南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对赌1个亿,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对标黄河水质测算

  去年山东补偿河南5005万元

  “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元;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元。”去年,山东、河南两毗邻省份的一则“对赌协议”,引发了强势围观。

  去年4月29日,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补偿协议》”),协议实施范围为河南省、山东省黄河干流流域(豫鲁段)。《补偿协议》明确最高补偿资金规模达1亿元,分为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两部分。

  根据协议,水质基本补偿方面,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山东省、河南省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黄河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而黄河干流山东段位于流域内最下游,全长628公里,自河南省刘庄断面入境后,先后流经菏泽、泰安、济宁、聊城、泰安、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25县(区),在东营垦利区入海。

  在山东境内,黄河干流上有6个国控考核断面,自2016年以来,这些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优于国家下达的Ⅲ类考核目标。

  山东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经过反复沟通,于2021年4月29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补偿协议》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少人对这场“‘鲁’‘豫’之约”充满期待。如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2021年这场对赌的结果如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根据《补偿协议》,在国家规定Ⅲ类水质标准基础上,刘庄国控断面水质年均值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刘庄国控断面年度关键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指数每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省给予河南省100万元补偿;每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省给予山东省100万元补偿,该项补偿最高限额4000万元。

  2021年,河南省刘庄国控断面年均水质为Ⅱ类,与上年度持平;但部分指标浓度同比略有反弹。根据测算,2021年山东应补偿河南省5005万元。

  真金白银补上游

  此举到底亏不亏?

  5005万元,山东真金白银补偿给邻省,用于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这笔钱花得值不值?与河南的这场豪赌,山东到底亏不亏?

  “治理河湖污染、实现水质达标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投入费用需要根据上游汇水范围大小、污染源治理难易、水质改善目标、原有基础条件等情况进行核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要说算笔经济账,很难算出一个准确结果或范围。”不过,该工作人员提到了入黄重要支流之一——大汶河的例子,从中或许可以看得出山东到底“亏没亏”。

  2021年山东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在黄河干流流经的9市18县,分别设置了13个跨界断面,全面签署了生态补偿协议。

  以入黄重要支流之一大汶河为例,济南市与泰安市在大汶河及其支流上共围绕贺小庄、徐家汶、展小庄村3个断面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21年10月以来,因济南市来水部分月份水质实现升类,下游泰安市共需补偿其360万元,如果今年济南市3个断面全年各月均能满足补偿条件,理论上可再获得补偿资金4320万元。

  但是,济南市为改善上游水质,先后采取了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等措施,仅实施济南市钢城区牟汶河湿地工程一项即投资3000万元以上,已经接近了3个断面合计获得的理论补偿上限。

  “县际横向生态补偿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签署协议明确上下游的权责,调动双方协同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的利益共享。”该工作人员介绍,“同理,山东与河南签署的省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同样基于此想法,用市场机制激发生态保护积极性,构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关系。”

  生态补偿的本意是补偿生态,只要认真“赌”,就没有输家,赢的就是环境生态。

  山东沿黄9市18县已实现

  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去年山东出台《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在黄河干流流经的9市18县,全面签署了生态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早在2021年9月26日,山东133个县(市、区)就全面完成了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此次山东县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在黄河干流流经的9市18县,分别设置了13个跨界断面。在协议起草过程中,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依据黄河水质特点,在类别基础上又统一增加了总氮指标控制要求。目前,山东已初步建立起了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跨流域水污染治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从前,常常会遇到“背道而驰”的难题,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让县域之间“背道而驰”逐步变为“同舟共济、携手共治、合作共赢”。

  “通过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工作,一方面全面梳理清楚跨界河流的基本情况、分清了治污责任。”该工作人员介绍,“更为重要的是,统一了上下游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思想认识,提升了联防联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在各河湖、各流域加快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山东入海口水质指数比上年改善7.7%,这一改善数据更好地说明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效果。总的来看,黄河跨省、省内协议签订后,省内沿黄9市及县(市、区)主动采取建设人工湿地、加快滩区搬迁、治理面源污染等系列措施,积极改善水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无疑将有效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稳定达标、促进渤海湾陆海统筹、实现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等方面做出有力贡献。

  山东已初步建立起了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在补偿资金兑付上。补偿资金由省市两级每月各自核算跨市、跨县界断面补偿金额,每季度通报情况,每年4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资金清算,对不按照协议约定及时兑付的县(市、区),省市财政将通过体制结算予以清缴。而这些资金,也将用于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也鼓励各市积极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样化补偿方式,持续深化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