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13日电 (沙见龙)近日,“山东女子百万存款存入枣庄农商行薛城支行5年后变1元”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尽管今年7月1日,拖延执行法院判决的枣庄农商行薛城支行被立案强制执行,将存款及相应利息支付到法院指定账户,但此等银行违法违规乱象仍引发人们思考。
据媒体报道,2009年7月和9月,事件主人公孙女士先后两次共在枣庄农商行(当时是山东枣庄恒泰农村合作银行薛城支行永福北分理处)存入100万元(人民币,下同)。2014年下半年,拿存折取钱的孙女士却被银行员工告知,存折上只有1元。
在后续法院审理过程中,枣庄农商行称,孙女士伪造存折,但经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孙女士并未仿造和变造金融证券,该行也最终认可。2020年12月,枣庄农商行被法院判决10日内向孙女士支付存款100万及利息。但枣庄农商行一直未履行义务。今年7月1日,法院对枣庄农商行薛城支行立案强制执行。
经了解,尽管该事件的审理过程较为曲折,但涉事银行最终未能逃脱承担保证储户存款安全的相关责任。金融领域专家认为造成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是管理不严导致的各类漏洞。而在当前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不乏因管理不严等造成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的现象。
记者梳理人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对辖内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信息发现,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多种性质的银行,有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罚款金额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相应责任人或法定代表人遭警告、罚款甚至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数年。
在山东银保监局2021年以来的行政处罚通报中,记者发现各类银行机构违法违规处罚信息达百余条。其中,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因商业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查不严等被罚款225万元;华夏银行济南分行因信贷业务内控管理不到位、对票据业务贴现资金监控尽职不到位等多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25万元;中国建设银行烟台分行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50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济南市分行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罚款35万元。此外,被处罚的还涉及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驻鲁分支机构。
而在地方金融机构方面,通报中显示,齐鲁银行因贷款用途监控不到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被罚款85万元;青岛银行东营分行违规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被罚款75万元;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因发放不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尽职、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70万元;东营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调查不尽职被罚款50万元;山东历城圆融村镇银行因贷款调查未尽职被罚款35万元。
针对银行系统违规甚至个别违法乱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教授。他认为,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小处上说是因为银行系统管理存在漏洞,加之个别不法人员违规操作;从大方面讲,是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操作层面,银行有严格的制度办法,客观地讲,尽管相关规定十分严谨规范,多年来在发展中也不断发现问题、补漏洞、补短板,按规定严格执行就会避免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在管理层面,很多监督、管理流于形式、不到位,导致问题时有发生。
陈华教授建议,银行系统应不断加强管理补漏洞,提升员工素质和风险意识、合规文化,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力度,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或遇到金融突发事件时,杜绝“护犊子”、遮掩问题,应该亡羊补牢,第一时间合法合规处理,对储户、社会有一个合理合规的交代,同时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这样既维护了储户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银行系统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声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