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如何续写红色故事 这个革命老区给出它的答案
2021年05月27日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临沂5月26日电(苏亦瑜)全国各地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红色资源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遗迹遗址保护仍有“软肋”、小型红色资源散落乡村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续写“红色故事”亟待探索和解答。

图为小学生们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苏亦瑜 摄
图为小学生们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苏亦瑜 摄

  近日,记者在走访山东临沂期间,见到了这样的画面:沂蒙革命纪念馆外,身着迷彩服的小学生有序排队入馆参观;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游客驻足在粟裕将军墓前鞠躬默哀……在重燃红色文化新光辉的道路上,这片革命老区亮出它的答案。

图为游客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梁犇 摄
图为游客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梁犇 摄

  修缮打造红色“基因库”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这些地方镌刻着历史记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资源,打造好红色基因库是重要的一环。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红色历史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近年来,针对红色遗址遗迹,临沂不断加大保护和改造力度,有序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整合大青山、孟良崮、红嫂家乡等知名红色景区,重点提升改造,推进连片开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载体教育功能,着力打造网上教育平台,开通了沂蒙精神网站并改版提升,建立网上沂蒙革命纪念馆。

图为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 梁犇 摄
图为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 梁犇 摄

  小型红色资源融入当地

  革命战争的红色历史星散于村庄百姓家,村落小型红色资源又该如何获得保护与展开新生?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临沭县朱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滨海军区抗日堡垒村,也是临沭县岌山革命抗日根据地中心。为缅怀革命先烈,在朱村战斗旧址上,村民自发建设和完善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

  朱村有一项传承了77年的习俗——每年过年,各家各户的第一碗饺子,都会送到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的烈士墓前,祭奠和缅怀英烈。这项传统背后,是革命战士为了守卫朱村、救援群众,与敌寇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忆,也是军民鱼水情的淋漓体现。

  走访朱村期间,记者发现有不少场馆正在施工建设,朱村支部村书记王纪钦介绍,这些是正在修建的沂蒙支前馆、朱村村史档案馆等场所,7月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图为王经臣正在给游客讲解。 梁犇 摄
图为王经臣正在给游客讲解。 梁犇 摄

  群众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助力红色文化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走进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71岁的义务讲解员王经臣正在为游客讲解村子的革命历史。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他笑着告诉记者,很欣慰有更多人走进这里,走近这段革命历史。

  90后大学生村官王洋谈起刚到村里的回忆,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红色文化。如今她也参与到了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中,“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把沂蒙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王洋说。

图为于爱梅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苏亦瑜 摄
图为于爱梅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苏亦瑜 摄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一曲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沂蒙红嫂纪念馆里响起。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在采访间唱起这首歌,歌声里既有对革命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沂蒙红嫂精神传承发展的希冀。

  于爱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深受外婆和母亲的感染,她十年间始终坚持将沂蒙红嫂故事传递给更多人,传播到更多地方。

  于爱梅告诉记者,她从2004年就开始坚持看望、走访老红嫂、老红军,在他们的故事中收获了诸多感悟。她开始思考,这样的红嫂精神怎么落地?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并走向全国?2010年,她担任了沂蒙红嫂协会的名誉会长,走上了为大众讲述红嫂故事的道路。

  “以前天天讲,多的时候一天5场,少的时候也有2、3场。”于爱梅带着红嫂故事和红嫂精神走进必威体育、社区和部队,去过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演讲了近3000多场。2016年,她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从起初的136人扩展到了现在的300余人。她说,“成立了团队力量更大了,也在其他城市设立了分会,希望能把红嫂故事和沂蒙精神传递到更多地方。”

  红色历史是国家珍贵的血脉,也是照耀未来道路的火炬。如今的临沂,还在不断续写多样的红色故事篇章。同时,临沂还致力推动红色文旅发展,通过红色旅游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商贸发展,助力描绘红色精神倾注下的城乡发展新风貌。(完)